2017-03-04

“美国”快枪手

“美国”快枪手

  文/马纶鹏

  如果将6月13日定义为影城的美国日,或许很多人会感到困惑。但是如果告诉你这一天影城上映的七部中国电影里面,竟然有三部都充满了美国元素,分别是《快手枪手快枪手》、《洛杉矶捣蛋计划》和《纽约纽约》。后两个干脆都搬到了美国的东西海岸,从外景,对话,生活细节都是围绕美国。但我想谈谈《快枪手》中国壳下的美国味。

  按照导演潘安子在主创见面会所言,《快枪手》是一部动作喜剧冒险片,讲述腾格尔和林更新演绎的新老快枪手和张静初饰演的女特工合力挫败日本建立南京伪政权的计划,夺回传国玉玺。导演希望观众能像看徐克,吴宇森,王晶等商业娱乐片一样过瘾。虽然诚如其所言,影片完成度只有理想化的70-80%,后期的配乐,故事细节和人设都要再花时间琢磨,但故事整体呈现给的喜感,流畅和冒险旅程通过观众们的阵阵笑声就可以知道目的达到。不夸张说,这是我迄今为止在电影节超过15部中国电影的观看经验中观察观众最欢快的一场。

  12号新片《惊天破》有句台词“人笑只要四块肌肉,而皱眉头则需要十六块”。《快枪手》让人笑的同时却有让人皱眉地方,说重一点是突兀或不协调,文艺一些就是矛盾感带来的些许张力。这主要是风格,剧情和感觉上的美国化。《快枪手》上来就是Jazz Music爵士音乐,萨克斯风的悠扬让人感觉到好抒情,一幅幅交替的横刀立马的漫画片头怎么看都像是Kill Bill/杀死比尔和年初美国的Deadpool死侍的翻版。中间和片尾的主题音乐怎么听都像经典007那首序曲James Bond Theme,铿锵的鼓点,明快的节奏,少的就是大眼睛特写下邦德剪影快速拔枪速射的酷影。

  这些也许一般的观众不一定关注,表面上《快枪手》是绝对的“中国风,”民国背景,腾格尔的民歌,上海的租界,甚至朝鲜流亡贵族也玩起了国粹麻将。或者有些观众看到是更多异域风情,哈萨克城镇里的中东建筑,憨态狡黠的俄国将军,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日寇。可是让我惊奇的是这一切都和美国有关。片头哈萨克小镇男主出老千被追,腾挪跳跃在屋顶天台和007《幽灵党》开头几乎雷同;而随后沙漠中日两拨人在飞驰的火车夺宝,也和《幽灵党》火车追逐神似。有些莫名的是女特工和伪南京政权任大臣的旧男友是在宾夕法尼亚(片中故意读为宾夕法尼玛)认识和相爱的,宾州被描述成一见钟情,秀美异常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在美国的宾州,又和剧情有啥关系,我们一概不知。

  美国也有让人感动的触角,那就是在上海出现的巨幅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海报,一对佳人热拥而吻。这隐喻片中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坎坷和正果。故事的背景是放在1940年,海报出现是符合历史,不过当时的译名还是《飘》。彩蛋中还有一个小细节,俄国将军被误认为是偷玉玺的主谋,被美国人严刑拷问,不发一言,但是却偷偷给出自鸣得意的神情,为什么啊?奥,原来他在开往美国的邮轮上,离美国梦也不远了。

  如果要评价《快手枪手快枪手》,可以说灵气有余,幽默会心,但创意不足。但是对一部娱乐片片,不能严苛,至少观众们都笑了。疑惑就是,如果把西部片中的快枪桥段换成我们更熟悉的天下第一飞刀,那是什么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