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粉与灰》:影厅里的过山车

《粉与灰》:影厅里的过山车

文/葛颖

  晚8点45,影城一号厅,在满场哈日女粉的包围下,观日本青春剧《粉与灰》。

  两位男主角甫一亮相便引来欢声尖叫,影厅有了点演唱会的意思。导演明显对场内气氛早有预估,在两个小鲜肉的出场段落中,摄影机领我们做各种角度的凝视,将日剧青春元素复习一遍:校服、单车、吉他、飞扬的围巾,包括一帅(中岛裕翔)一挫(菅田将晖)加一女的标配。

  剧情按套路展开。偷看A片、组队唱歌、错表爱慕,懵懵懂懂的少年总少不了暗恋姐姐和被“如花”纠缠。偌大的一号厅中,女粉们的欢笑、起哄一浪高过一浪,场内闪亮的手机屏如密集的繁星。她们边戳手机还能兼顾剧情,可见剧情的密度不够,这不由令我想起观看国内青春片时的现场感受。日剧一旦水起来,也真心不输国剧呀。

  剧情继续按套路发展。弃学从艺、打拼东京、帅的爆红、挫的受挫,同学聚会那天,昔日光景自然不再。老伯们按捺不住,开始离场,影厅中的平均年龄不断下探。我抬腕看表,快一小时了,中岛依然顾自撩帅,菅田依然极力犯傻,银幕上越来越像一台相声。出戏间,但见繁星愈加闪烁,耳畔笑声此起彼伏。

  第62分钟,剧情陡然折转,两位男主角互换角色,故事原本的逻辑被捣毁。影片逐渐揭密,原来前一小时的内容是一部片中片,在东京真正爆红的不是中岛而是菅田,帅气的中岛只是得密友之利,在片中片里出演了已然自杀的大明星菅田。

  人物设计被扭转成了挫的得志、帅的落魄,那些熟悉的场面似乎突然生发了别样的意义,扁平的人物性格也好像刷上了一层鬼魅的色彩,这些无疑为演员的发挥打开了空间。场内一片安静,繁星熄灭,转成黑白的影像如同低低的乌云压向观众席。我终于有些释然,像认出了老友。喜欢于平淡中见奇峰的行定勋,终于抖出了机灵。差不多整整一小时,场内气氛肃静,无人离场,好像是在放映另一部电影。原来“粉与灰”不仅指示彩色与黑白、假象与真相、粉饰与残酷,也预告了欢乐与沉静的观影气氛。一半对一半,显摆的是导演的控制力。

  挤在散场的人流中,身边的女粉们或雀跃、或沉思、或急着求证自己的理解。我又有些失望,因为影片的结尾没有给出中段陡转的扎实动机。亲姐弟的不伦之恋够猛,但没有足够的铺垫与独到的设计,便沦为了狗血。打住打住,望着兴奋的孩子们,我知道这部青春片成功无疑。

  一部能让年轻观众半场嗨爆半场闭嘴的影片,就是影厅里的一架过山车。松松的上半部,是将观众席缓缓地舒服地推向高处,然后陡然下坠,麻花翻转,重力加速度裹卷着反转剧情释放出的离心力,撕扯着观众的心脏,最后又安全地将他们送回地面。从商业的角度看,影片实现了颜值与刺激的叠加。国内青春片缺的正是那半场情感冒险的猛料。

  我记起行定勋比我年长一岁,他的心态明显比我年轻,我们纠结着不同的东西。年龄不是问题,只要够潮,大叔也能指挥孩子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