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1
菲利普·弥勒:别等本土电影成长起来了再去放
菲利普·弥勒:别等本土电影成长起来了再去放
《每日新闻》记者 陈宏
昨天,中国的两位影帝级演员廖凡和王景春,为艺术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积极发声,王景春在提及艺术电影的表率时,特意提到了法国榜样。而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法国导演菲利普·弥勒在接受《每日新闻》的专访时,提及艺术片和商业片的争斗时,不无自豪地说:“法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外,对于中国电影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位已经相当了解中国市场的电影人,也给出了种种建议。
艺术片和商业片
中国的影院几乎都在放商业大片
对很多中国的艺术电影爱好者来说,菲利普·弥勒的名字并不陌生。
他的首部长片《海底树》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影展的最佳摄影奖,并入选柏林电影节展映单元。他的第二部长片《厨房与依赖》改编自一部成功的话剧作品,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1999年,他拍摄了儿童影片《我的小牛与总统》,获得莫斯科青年电影节最高奖,并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年,他拍摄的电影《蝴蝶》在法国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得众多奖项,也在中国电影爱好者中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他和中国电影的缘分由来已久,而最让他在中国声名鹊起的,是他最近的一部电影《夜莺》,这部中法合拍片被中国官方选中,代表中国内地参与201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每日新闻》:其实不仅仅是奖项,《夜莺》还是中小成本的中国文艺片中,在法国的票房最好的一部。我们知道,艺术片在欧洲有良好的土壤,尤其是法国,艺术片的排片率是极高的,那在法国,也会存在艺术片和商业片的争斗吗?
菲利普·弥勒:法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法国人看电影的宗旨是需要有多样性。因为有不同的播放渠道,他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电影,有不同类型的影院播放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比较困难,因为中国的影院几乎会同时播放那些商业化的大片。
《每日新闻》:那您说对中国电影颇有兴趣,您到底喜欢中国电影的哪些地方呢?
菲利普·弥勒:很多电影演员、技术人员和一些主题都是非常有趣的。中国和法国一样,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这些都可以吸引到全球的注意力,可以让不了解中国的人通过中国的电影来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在法国,我们以前很喜欢张艺谋,但张艺谋现在拍得少了,也没有一个新的中国导演进入视野,所以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变少了。
昨天,中国的两位影帝级演员廖凡和王景春,为艺术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积极发声,王景春在提及艺术电影的表率时,特意提到了法国榜样。而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法国导演菲利普·弥勒在接受《每日新闻》的专访时,提及艺术片和商业片的争斗时,不无自豪地说:“法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外,对于中国电影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位已经相当了解中国市场的电影人,也给出了种种建议。
艺术片和商业片
中国的影院几乎都在放商业大片
对很多中国的艺术电影爱好者来说,菲利普·弥勒的名字并不陌生。
他的首部长片《海底树》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影展的最佳摄影奖,并入选柏林电影节展映单元。他的第二部长片《厨房与依赖》改编自一部成功的话剧作品,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1999年,他拍摄了儿童影片《我的小牛与总统》,获得莫斯科青年电影节最高奖,并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年,他拍摄的电影《蝴蝶》在法国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得众多奖项,也在中国电影爱好者中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他和中国电影的缘分由来已久,而最让他在中国声名鹊起的,是他最近的一部电影《夜莺》,这部中法合拍片被中国官方选中,代表中国内地参与201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每日新闻》:其实不仅仅是奖项,《夜莺》还是中小成本的中国文艺片中,在法国的票房最好的一部。我们知道,艺术片在欧洲有良好的土壤,尤其是法国,艺术片的排片率是极高的,那在法国,也会存在艺术片和商业片的争斗吗?
菲利普·弥勒:法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法国人看电影的宗旨是需要有多样性。因为有不同的播放渠道,他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电影,有不同类型的影院播放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比较困难,因为中国的影院几乎会同时播放那些商业化的大片。
《每日新闻》:那您说对中国电影颇有兴趣,您到底喜欢中国电影的哪些地方呢?
菲利普·弥勒:很多电影演员、技术人员和一些主题都是非常有趣的。中国和法国一样,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这些都可以吸引到全球的注意力,可以让不了解中国的人通过中国的电影来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在法国,我们以前很喜欢张艺谋,但张艺谋现在拍得少了,也没有一个新的中国导演进入视野,所以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