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1

奔波且享受 中外记者聊电影节

奔波且享受 中外记者聊电影节

每场专题论坛和新闻发布会都有记者们的身影。CFP图
 
《每日新闻》记者 王璐

“忙,活动多到跑不过来。”来自北京电视台的韩萌是第一次跑上海国际电影节,而她对电影节的初次印象就停留在忙上,“虽然我是第一次跑,但是听别的记者讲,今年各种电影发布会比去年多多了。大部分记者都处于“跑断腿”的状态,从中至少可以看出,电影越来越火热,大家的热情愈发高涨吧。”韩萌说道,“据说电影节伙食不错,可实在是太忙了,几乎没吃到。”
而上海本地视频媒体王琪则告诉记者,自己跑电影节虽已有五六年,今年还是头一遭被领导耳提面命般要求去听论坛,看业内同行都在忙什么,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学习了解某网站的会员付费模式,在电影营销模式论上向专家学者取经问道。在王琪看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愈发被重视,是电影行业的风向标,是交流合作的平台。王琪还透露,今年在红毯仪式上,他们首次尝试了直播。“我们闭幕式也在要做红毯,亚洲红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王琪告诉记者,今年让她印象最深刻是,以往亚洲新人奖是没有明星来颁奖的。而今年是有新人来颁奖的,这说明在助力新人成长上,上海国际电影节越做越好。
参与报道数届电影节的《新京报》记者安莹对记者说,今年电影节在软硬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因为自己曾经参与过戛纳、香港等地电影节的报道,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由于电影节组织的官方发布会和各个片商组织的发布会地点分散,一天之内,十几个发布会有时会让记者疲于奔波。如若能做好统一规划,就会大大节省记者的精力。
央视记者梁志玮表示:“我很喜欢这次电影节上的4k修复展映的影片,还有一些中国台湾和日本的片子,平时很难看到的电影在电影节期间展映,对于影迷来说,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
此外,国外媒体也给予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充分的重视。《好莱坞报道》、《综艺》等媒体都对电影节开幕等进行了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热点话题,例如“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影产业的转型,电影和资本之间的火花予以重点关注。《华尔街日报》则对改变未来影院生态的系统以及技术着墨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