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期待拨开“云雾” 关注特殊少年群体
《雾》:期待拨开“云雾” 关注特殊少年群体
导演罗斯顿·乔夫和女主角泰瑞·马拉娃在发布会上一同亮相发布会。
昨日,菲律宾影片《雾》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影片的导演罗斯顿·乔夫和女主角泰瑞·马拉娃在发布会上一同亮相。谈及对影片的期待,罗斯顿·乔夫表示,本片在菲律宾上映时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这次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双重寓意揭开影片神秘面纱
关于影片的名字《雾》,罗斯顿·乔夫介绍道,“取这个名字有两个原因,这些孩子生活在菲律宾并不明朗的环境中,还有环境污染问题,在片中也多次用了‘雾’的手段来加强故事效果。”
本片讲述了菲律宾贫民窟孩子的故事,罗斯顿·乔夫介绍道,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他认为在菲律宾,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这些孩子是整个社会的产物,是菲律宾不太发达的社会经济和经济体制的牺牲品。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走上正道的机会很少,他们的经历会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电影唤起菲律宾本国及国际社会对这群特殊的孩子们的关注。”
故事沉重主演难进状态
本片是女主角泰瑞·马拉娃第二次参与大银幕作品,她今年15岁。而她在参演第一部电影时,年仅13岁,在那部影片中,她饰演的也是一类边缘群体——女同性恋者。两次都饰演边缘人群的她表示,“从两部电影中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同时,泰瑞·马拉娃也坦言,拍摄这部戏的前期,很难进入角色,“我在生活中的性格很阳光,而我扮演的小女孩性格充满阴暗,因为她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对很多事情诅咒。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试图去了解她,进入角色。”也正因为此,泰瑞·马拉娃对这个群体有了特殊的感受。
这部片中的主要演员都还是未成年人,罗斯顿·乔夫认为这是非常有趣的经历,“在拍摄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了,很享受拍摄的过程。”
此外,在影片中还有个女超人的角色,罗斯顿·乔夫表示设计这个角色是因为电影中的这些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抱太多的想象,所以他们会幻想超能力和超人,并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此。
唤起社会对孩子们的关注
泰瑞·马拉娃和罗斯顿·乔夫在发布会上常常提到“Victim(受害者)”这个词,“这个人群本身是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受害者,这样的故事常常出现在菲律宾的媒体头条中,例如偷盗。他们大多来自不健全的家庭,他们无处可去,也不太愿意和家人在一起。”
菲律宾出台了新的法律,年满9岁的孩子如果犯了罪,将面临和成人同样重的责罚。他们打算用严苛的法律来解决问题,但罗斯顿·乔夫认为孩子是体制和经济的牺牲品,如果使用这些严苛的法律手段可能会使这些孩子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非常开心这部片子能够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公映,也希望通过公映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唤起国际社会对于菲律宾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