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

中国电影音乐:需要专业化的制作体系

中国电影音乐:需要专业化的制作体系

在潘安子看来,要做出和电影浑然一体的音乐需要电影和配乐人士在全过程保持沟通交流。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电影歌曲与配乐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新发展趋势,热门电影音乐不仅拓展了观影情感的外延,而且诸多票房黑马的主题曲从影片未上映之前就已开始扮演起幕后推手的角色。无论是“金曲”还是“神曲”,音乐和影像间的跨界互助仿佛为两个行业带来积极效果。昨日,众嘉宾现身论坛探讨当下的电影音乐产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音乐使电影IP更立体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音乐是心灵的艺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作曲家、教授陈强斌对目前中国当下的电影音乐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目前整个电影行业越来越工业化,国内的电影音乐市场正在兴起。”

  音乐营销达人高航也认为当下的电影音乐现状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之前导演选音乐时往往是通过制片人或导演,找他们熟悉的歌手,这种方式很不专业,很多片方根本不知道电影音乐的营销方式。其实电影音乐需要营销公司来做,他们深谙音乐营销的模式,包括打榜、铺歌。但目前情况变得越来越好,更多歌曲和专业公司都涌现出来了。”

  “音乐需要载体,需要舞台。电影是现在非常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音乐作品与电影内容相结合,彼此都能更深入地被理解,”亚洲星光娱乐首席执行官马乐,举了几个电影与音乐相得益彰的例子,“《老炮儿》、《致青春》都是目前做的很成功的例子,利用内容营销,做到了影唱联动。音乐使电影IP更立体,目前是一个音乐与电影IP结合更全面的过程。”

  期待专业化的电影音乐制作体系

  但是正如嘉宾们在论坛中指出的,现在大多的电影音乐纯粹为了营销而生,实质上辜负了电影作为一个很好的音乐载体所提供的平台。

  “既然叫一首歌,一定要有一首歌的尊严,而不能全心全意为另一个东西服务。”音乐制作人赵英俊说。在他看来,电影的主题曲不能承载太多,不可能把电影的台词,歌词之类的包括进去,而仍然应该是一首即使离开电影语境也可以被独立理解的歌曲。

  而主题曲要既与电影内容相呼应,又在音乐性上体现出专业价值,最重要的是电影和音乐两个业界人士之间的沟通。陈强斌说,“重要的是音乐人和导演沟通,和合作者沟通,要从对方角度出发,看自己的创作能不能让唤起大众同样的情感共鸣。”

  导演潘安子表达了对完整的音乐体系的渴望。在他看来,要做出和电影浑然一体的音乐,包括主题曲,配乐等等,需要电影和配乐人士全程保持互动沟通,保持交流。而要让各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保持紧密合作,就需要一套专业的完整化电影音乐制作体系。

  滚石唱片公司总经理段钟潭说,“我们期待的是整个市场做大以后,产业链也能更完善,分工更专业精细。”正如在场嘉宾所一致认为的,只有建立一套可以让最好的人做最好的事的专业化体系,才是电影音乐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