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

亚洲新人奖见面会 新电影人享受国际电影节盛宴

亚洲新人奖见面会 新电影人享受国际电影节盛宴

《再见女儿》与大家见面。

  昨天,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亚洲新人奖16部提名影片的代表,集体亮相和媒体见面。虽然入围的也有不少典型商业大片,但亚新奖立足“亚洲、华语、新人”的定位并没有变,不少新导演特别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也备受期待。“对新人来说,入围就是肯定,谢谢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予机会,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影片。”入围最佳女演员奖的台湾地区影片《再见女儿》的女演员林子君说。

  多数关注现实题材

  林子君参演的这部《再见女儿》,入围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评选。林子君说,其实,这是一部现实题材,“对于台湾地区来说,这是很多小孩都经历过的事情,爸爸去大陆工作,也许就娶了位大陆太太,然后离开台湾,对文化和家庭有很大影响。”

  而入围了最佳导演奖的《我心雀跃》导演刘紫微说,这部电影是自己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关于少女心事、青春成长的故事,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情感经历,算是作者电影,与自己的认知有密切关系。”然而,事实上,这部电影讲的是女学生暗恋男老师的故事,这个题材有点禁忌,但她做了很好的处理,让老师冷静地回绝了学生的求爱,所以她说自己能来已很开心,“因为这还是超越偏见的影片”。

  《提着心,吊着胆》是李雨禾自编自导的作品,讲述了夫妻杨百万与马丽莲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杨百万由于误会妻子出轨而策划了一出报仇的计划。虽然电影拍了很多荒诞可笑的故事,但导演说,自己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是信任:“我一直对关于信任的主题非常感兴趣,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自欺欺人与被人欺骗的场景。同时我也喜欢类型片创作。”

  而入围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的以色列电影《孩子的领地》,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导演亚尼夫·伯曼说:“以色列生活的环境让我深受影响,那里还是有战争,小孩子的电视和真实环境都被战争所包围,孩子的父亲也有可能上战场。我想从孩子视角阐述战争。”

  感谢给新人平台

  入围亚洲新人奖的一些影片,虽然导演或者编剧、演员是新人,但表现手法已经颇为成熟了。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大的平台,所以林子君会说“感激”。

  刘紫微同样也表达了感激,她透露,自己从导演系毕业已经十来年,一直没有导演的机会,甚至短片都没拍过,但终于“众筹”了600万资金启动拍摄,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最主要是,拍摄的过程中有很多前辈来做班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非常欣慰和感激了。现在入围了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导演,更是莫大的鼓励。”

  刘紫微和文章曾经是同事。文章如今也跨界做了导演,处女作《陆垚知马俐》获得了最佳导演奖的提名,两人将同台竞争。影片的制片人转述了文章的话:“这是个大礼物,入围是电影节对我的肯定。”他还透露,文章做导演,其实非常努力。

  昨天的发布会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演员,她是入围最佳女演员的韩国电影《我们的世界》的崔粹仁。导演说:“让这个小朋友演了非常难演的角色,而这个提名对她的人生来说,都是个非常大的肯定。”

  事实上,很多被亚新奖提名的电影人都是第一次做导演,第一次做主演或者第一次编剧。而这正是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设立亚洲新人奖的初衷,即激活亚洲力量,挖掘新鲜面孔。很多人出现在国际A类电影节的舞台上,感觉颇为兴奋,日本电影《小花的味噌汤》导演阿久根知昭说:“我们是来享受国际电影节的盛宴的!”

  想看更多地方

  观众的反应

  新人拍电影,难免忐忑,这也在昨天的见面会上体现得比较普遍。他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听取国外观众的反馈。《小花的味噌汤》导演就说:“参加电影节是想把电影中的理念——如何肯定自己的人生——传达给中国观众,呈现一部现在能看,10年、20年后也能看的电影。其实我很期待日本之外的观众的反应。”

  印度电影《葬礼》这次在上海异常风光,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三项提名。电影讲述南印度一个偏远村庄老爷子去世后,他的三代子孙不同反应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印度国内已经上映,瑞阿姆普拉塔瑞迪导演说现在“能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给大家展示宝莱坞之外的印度,展示印度农村生活”,“已经算是非常大的收获了”。

  其实,亚洲电影新人,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努力下,将有越来越多被观众知晓的可能:上海国际电影节与釜山、东京电影节互设参展参赛对接平台成效明显,正在拓展更多“直通车”,为亚洲新人走向广阔天地开辟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