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护陈创新
【卷首语】护陈创新
来自菲律宾的“一带一路”展映片《塔克洛班的困境》剧照。
“电影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好的电影就像音乐一样,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引起共鸣。”这个比喻是印度孟买电影节国际事务负责人阿努兰加沙女士,在昨天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举行的“一带一路”论坛上提出的,也显示出参与论坛的各国电影人对“一带一路”国家电影的合作与发展充满期待。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是为了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而坚持文化先行是“一带一路”战略中一个重要的方针,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合作,既是经济层面的,更是文化层面的。在昨天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一带一路”论坛中,各国电影人提得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合拍片”和“走出去”,这符合时代的趋势。谈到“合拍片”时,参与论坛的许多电影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合拍,都必须注重“引入”和“保持”的问题——引入先进的、值得学习的内容,保留本国文化的精神。
同样在“走出去”的问题上,也需要注重对本国文化的保留。美国鹰龙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美电影节主席苏彦韬就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而只有把“国家电影”变成“世界电影”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意义。但即便是“世界电影”,这些故事的本身仍然来自于中国,“故事本身,文化底蕴的本身才是电影的源泉。”苏彦韬说,“文化自信是很重要的。”
与世界接轨并不等于要放弃本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并不意味着落后,反而更应该注重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也只有“护陈”才能创新。对于中国电影,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电影来说都是如此,保留了自己的风格,才能让彼此的合作变得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