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超美” 李安:避免产业泡沫化和资源分配不平均
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超美” 李安:避免产业泡沫化和资源分配不平均
2016-6-14
李安和徐峥在论坛上对话。
昨天,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主题电影论坛举行。导演李安指出,虽然中国电影票房登顶“世界之最”几成定局,但他更希望中国电影人在一片欢腾之中能理性地看待中国电影的现实,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浮躁,要“慢速成长”。
理性
做好“筑基”工作,不要揠苗助长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外加大量资本热钱的涌入,如今的票房节节攀高,电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资本游戏。中国电影票房可能会在明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票房最高的国家。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认为,只要足够有钱,就能拍出好电影。
但是昨天,对于身处“黄金时代”的年轻电影人,李安却显得很理性,甚至有“泼冷水”的意味。李安认为,首先票房高的电影未必是优质电影,而要拍出优质电影,最重要的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浮躁,要“慢速成长”。
中国电影票房“超美”,李安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中国人多嘛。”但他想说的是,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需要孕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的电影市场好,大家容易浮躁和急功近利,对电影这个幼苗工业,往往会造成揠苗助长的负面影响,带来电影产业的泡沫化和电影资源分配不平均的问题。”
李安说自己在好莱坞拍电影时,做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一种享受和学习,无论是调光、混音,还是其他技术,背后都有一百多年的行业历史做积淀,都有很多的故事和经验,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调音,都可能让电影效果大不相同。“我们可能器材、硬件都是一样的,但是电影的软件,它的经验、品味,它的文化背景,会让你觉得这个行业本身发展得很扎实,很容易觉出做电影的乐趣。”李安说道,道家讲究“筑基”,就是打下基础,而电影人同样也要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代”,为后面的人做一些“筑基”的工作。
文化
东方文化内涵深厚,借助电影向世界分享
中国要做世界的电影“老大”,不能只靠票房说话,得靠质量。在谈及中国的电影要如何走向世界时,李安认为,还是应当将自身的文化做强,才会产生辐射力,美国的电影影响力之所以大,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此。“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年轻人很难阻挡。而我们自身的力道究竟是什么,需要我们琢磨出来。”
对于东方文化的特点,李安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无私的、大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相较之下不那么强调人本、人定胜天、英雄主义这些东西。而这一点在李安自己身上也有体现,他在拍电影时,常常对演员说,“你不重要,你永远没有观众想象的那么好。”演员是为人民服务的,观众只是借演员看自己的人生而已。“而这种柔性的、永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我们东方民族的特性,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出路,告诉世界,不是英雄做完决定之后,全世界就能变成迪士尼乐园那样。”
在李安看来,正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蕴藏的丰富的宝藏,能够作为中国电影人的力道,提供给全世界,这对全世界都是一种新的滋润。而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自己内中需要充实,更好地把握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其次去寻求到一种世界共通的电影语言、沟通方式,这样走出全世界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东方民族有另一种情怀和表达方式,有我们的逻辑,而这些还没有变成普及的世界的语言,当它们被建立起来以后,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去做“老大”,而是说可以拿到世界上和大家分享。电影不要以掠夺市场的观念来做,而是要看我们能给世界提供什么。”
人才
对待电影应当敬畏
前进路上警惕陷阱
我国电影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资本的大量涌入,除了迎来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黄金时代”之外,还应该警惕前进路上的问题和陷阱。
徐峥导演就指出,“我觉得产业人才十分匮乏,现在时兴讲故事,其实有两种故事,一种是给观众讲故事,也有一种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而他也提出自己的困惑,“我拍电影时遇到一个特别好的执行导演,过几天再去找,就发现他做导演了;遇到一个很好的制片,他过几天就做老板了。我有时候也想慢速成长,但是身边的人就会觉得我为什么还不干活。”
对于这一点,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认为,做电影是要充满敬畏心的,因为这背后要付出太多心血。很多资本在追逐,很多热钱在疯狂推高这个产业,制造更大的泡沫,圈更多钱,这让真正有责任感的导演、制片人压力很大,因为这个产业不一定真的有那么多利益。被资本绑架对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好处,为了利益逼导演开工就容易找不到好导演。“对这个行业我们缺少耐心。”
李安也指出,电影行业应当谨慎避免两个陷阱:首先是跟风抢钱的陷阱。大家都拍同样的题材,大同小异,只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其次是抢明星的陷阱,对明星的过度争抢,容易导致工资分配不均,没有充裕的资金用在品质、场景的制作上,继而会影响内容上的发挥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