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寂静》:从情感层面理解战争
《听见寂静》:从情感层面理解战争
昨日,《听见寂静》的主创们在上海与影迷见面。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金爵奖参赛片题材丰富,风格迥异,既有影坛前辈的新作,也有新生力量的崛起之作。作为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4部影片之一,德国电影《听见寂静》以其独特的战争视角和寓意,引发了人们无限思考。该片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官方放映之后,影片主创们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分享了有关该电影的一些故事。
战争不只有杀戮和血腥
影片《听见寂静》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1年”二战“期间,讲述了德国攻击俄罗斯时一群男人和女人的故事。电影主要围绕身份关系因战争而变得复杂的士兵和村民之间的交流展开,它告诉人们一个寓意:战争期间,人类纯真的丧失会导致残酷的后果。正如影片中的人们被困在了一个无法停止的暴力循环中。
该片编剧朱莉娅·彼得斯说:“作为剧本创作者,我也时常问自己,如果我处在同样危险的情境下,我会怎么选择。我认为,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直面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退缩。”她表示,只有诚实面对,我们才可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说到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导演埃德·埃伦伯格强调,它并不是想传达战争杀戮和血腥画面,而是希望能分享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的故事,这也是电影为什么取名《听见寂静》的原因。埃德希望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听到每一个演员的呼吸声,当呼吸声停止的那一刻,这个故事也就结束了。他指出这也是有血有肉的故事能够打动人的原因。当然,为了让观众能听清楚呼吸声,演员们亲自配音,力求能达到这种效果。
创作灵感来源于情感
影片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官方放映后,埃德透露他和朱莉娅相互拥抱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他说:“为了这部影片,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这个拥抱包含着千言万语。虽然在拍摄时,也免不了有一些小冲突,但正是因为这些冲突让我们的电影变得更加好看。大家互相见证着彼此在电影行业中的成长和进步,亲如一家”。
说到情感,朱莉娅也深有感触地表示这部影片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情感。她指出,德国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二战故事的介绍,但大都是理论上的,当回去向家人们询问时,父母辈、祖父母辈对这段往事又多是保持沉默的。这也成为了朱莉娅创作《听见寂静》的原因。对此她表示:“我希望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不只是理论层面的,更应该有情感上的触动与交流。”
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
据悉,这是埃德第一次来到上海,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他说这里的人们很友好,他很开心。当然,中西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在《听见寂静》的观影过程中。
有中国观众对影片的一些情节不理解,比如,为什么电影中一个士兵被村妇杀了,他胸前的牌子却被一分为二?埃德解释,这是德国军队的传统。当一个士兵去世时,他胸前的牌子会被分成两半,一半留在身上,一半由战友带回去,以这种方式向世人表示他已经阵亡了。他们把这种传统也写实地运用到电影中,帮助观众更加真实地了解战争。
另外,谈到影片在金爵奖中能否有所斩获时,众主创们表示《听见寂静》能够入围本次金爵奖,就已经是获得的最大奖励与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