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本地优秀作品增长神速
特别关注:本地优秀作品增长神速
今年金爵奖参赛影片《皮绳上的魂》海报。
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于志庆介绍说:“《上海影视拍摄指南2016版》已经印制完成了,相较去年的版本,指南更新了不少数据,尤其是上海城市发展和影视产业的基本情况和数据。”
数据更新,是因为“电影新政”和实施细则出炉后,上海电影行业的各种数据都在以较大幅度提升。去年,上海影视创作呈现多类型、多品种和多样化局面,优秀作品或获国家级奖项,或成为热播热映项目。2015年,上海备案电影数量为283部,比2014年增长47.4%。进入院线上映共22部,总票房近10亿,比2014年增长175%。2016年1月至4月底,上海已完成备案立项电影110部,完成电影片27部,上海出品的电影票房达9.25亿,已接近去年全年票房。
今年还有一大批佳作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如上海电影集团制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南派三叔同名小说改编的《老九门》、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幻城》等。今年计划上映的电影则包括《三体》、《夏有乔木之雅望天堂》、《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盗墓笔记》、《陆垚知马俐》等。另外还有一批优质项目已在上海立项。
目前上影联和院线影院300家,银幕数1622块。2015年,上影联和院线票房收入近31.5亿元,连续13年保持大幅增长。通过联合五大院线创立“四海电影发行联盟”,掌控的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票房的35%,大大提升了上影发行的行业竞争力。
上海相关方面并未为这个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是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在实施细则出炉后,扶持奖励范围几乎涵盖了电影产业链的方方面面,最终对98个项目资助或奖励总金额近2亿元。
政策的刺激和推动力是巨大的,不少青年电影人都在纷纷成立自己的影视公司,曾拍摄过《从哪来,到哪去》等电影的吴琴新成立了电影公司“一月一琴·英氏影业”,选在了金爵奖揭晓的那一天举行开幕酒会。
将上海打造成“剧本工厂”
还记得去年拿到金爵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大奖的《烈日灼心》吗?“电影《烈日灼心》就是根据发表在《收获》上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改编的。”《萌芽》杂志执行主编傅星相信,“作家协会剧本中心完全有能力在影视产业大发展中更有作为,关键是如何更有效地搭建一个作家和制片人的沟通平台。也可以组建团队,以某种超越商业性的情怀,打造精品力作,就像《北平无战事》、《平凡的世界》那样。”
这就是上海未来的布局。未来的上海电影产业中,根植于本地的原创IP将被重点“照顾”,上海文学刊物和互联网文学企业将会成为中国影视剧本创作的“资源库”。《收获》、《萌芽》、互联网文学协会、阅文集团等成为众多影视机构的聚焦点,影视产业链前端储备的作用日益增强。
《收获》主编程永新提出,上海最应该做的就是利用原创作品往上海聚拢的优势,建立“剧本工厂”。“《繁花》只是我目所能及的局部,上海是写不胜写的。”《上海文学》执行主编金宇澄在谈到作品《繁花》时表示,这需要作者沉浸其中,不断积累,需要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关注。《小熊包子》系列获得了小读者们的喜爱。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秦文君一直想写上海元素的容量大的作品。她说:“作为一部海派儿童文学,《小熊包子》凸显了上海元素,对都市文明做了一番描摹。”
一旦成为“剧本工厂”,打造原创的超级IP就成为下一个目标。对传统作家来说,如何和影视产业衔接,也是一门学问。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滕肖澜就用开放的态度说:“我们在批评某些热门网络小说带给读者无营养的阅读快餐时,不妨也去关注一下他们在构思、情节冲突、气氛渲染等方面的深厚功力,多学习,多思考,多尝试,取长补短,打破年龄或者别的因素带给自己的束缚。”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副会长蔡骏已经有四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他表示,“虽然现在中国电影每年都在飞速增长,但要真正做出一部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市场价值的国产电影,仍是一件任重而道远之事,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而上海的作家,面对大好的局势也不仅仅局限于出售版权,有人决定自己直接拍电影,就像郭敬明拍《小时代》、韩寒拍《后会无期》、张嘉佳拍《摆渡人》一样。据悉,曾创作了“上海三部曲”的作家陈丹燕将会拍摄作家电影。这将会是产业间的良性互动。
数据目前上影联和院线影院300家,银幕数1622块,通过联合五大院线创立“四海电影发行联盟”,掌控的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票房的35%,大大提升了上影发行的行业竞争力。
未来作家协会剧本中心完全有条件在影视产业大发展中更有作为,关键是如何更有效地搭建一个作家和制片人的沟通平台;也可以组建团队,以某种超越商业性的情怀,打造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