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1

特别关注:全产业链正在上海聚集

特别关注:全产业链正在上海聚集

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吸引了逾百家企业机构。《每日新闻》记者吴恺实习生孙启摄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每日新闻》记者吴恺实习生周紫薇摄

  正因为有了具备足够吸引力的大环境,才有了众多的影视企业纷纷入驻上海。上海市文广局在5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透露,上海市场主体迅速增加,全市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已达1315家。

  这是什么概念?去年11月上海公布新政的实施细则时,曾公布了一个数据,2014年10月27日电影新政出炉后,已让598家中央、外省市和境外影视企业和机构在后落户上海,其中落户松江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496家,落户闸北(现在合并为静安区)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的有102家。

  新政后第一家进驻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的民营电影企业麒麟影业,日前在影坛表现活跃,其首席执行官庞洪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资金活跃度都为电影产业的复苏提供了强力支持,加上上海市政府在繁荣电影产业方面的决心和诚意,都让我决定逐渐将公司的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事实上,由于市区两级政策产生组合效应,优质影视主体纷纷集聚上海,静安、徐汇、普陀、虹口、松江等发展了侧重点不同的影视产业基地。阿里影业、博纳影业、腾讯影业、合一影业等70多家外地优质企业落户上海,优酷土豆、PPTV等本地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影视产业。

  有了平台,电影产业的各产业链都开始在上海聚集。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透露,它们“目前已拥有会员单位900余家,覆盖了影视制作全产业链,同时组建了编剧、导演、演员、制片、制作技术、纪录片、动画、投融资、法务等9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影视创作基地、影视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创意基地、投融资俱乐部和国际交流中心,努力为上海影视行业的繁荣提供精准的服务,创建合作交流平台。”

  上海电影新政,最令人期待的地方之一就是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为电影产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因此,协会在去年年初会同16家单位成了投融资俱乐部,在牵引影视作品方和投资方合作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已促成了几十个影视项目与投资方达成投资意向。发展至今,为了发挥俱乐部的行业优势和导向作用,俱乐部已确定了办公地点和活动场所,并对俱乐部的入会资质和运作流程进行了规范。

  一边吸引明星一边培养紧俏人才

  6月7日,应有关方面邀请的著名编剧王丽萍在上海揭牌了王丽萍工作室。揭牌仪式上,上海籍演员胡歌特意赶来,并邀请更多影视工作者落户上海。“无论你是‘北漂’,还是‘横漂’,或者在海外的什么地方漂着,都可以到上海来,根植于上海,创作出更多作品。”

  松江仓城影视园区是明星、名人、名导工作室云集的地方,除了影视企业,建园至今引入了如邹静之、陈枰、麦庭、贺凌、刘恒等知名编剧制片工作室。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孙红雷、赵薇、徐静蕾、闫妮、张嘉译等知名艺人工作室,知名导演张艺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工作室也在园区完成了注册。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明星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四五十位同行都已在园区内注册了公司。

  一年前,王丽萍预测:“未来这种工作室可能会呈放射状辐射到文艺圈各个领域。”她的预测变成了事实,越来越多的名人大家正将重心转到上海。本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洪金宝宣布将工作室落户上海,黄建新、刘和平等也将成立工作室。这些名家工作室的入驻,除了实打实地促进“上海出品”或“上海题材”影视作品的涌现,还将给包括上海影视创作在内的文艺圈带来示范和集群效应。

  无论是名导演、名演员,还是做后期的普通工作人员,这些人才对电影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上海施行电影新政后,一方面吸引更多名人将重心转移到上海来,一方面也致力于多渠道、多模式影视人才培养。上大温哥华电影学院侧重实用性人才培养、上科大南加大联合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编剧人才,上大电影学院注重培养电影和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着力打造项目和人才的孵化平台。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毕业生现在经常是被一抢而空,就是缘于学院的训练和对行业人才需求精准的把握。今年3月,学院主办的首届“上海国际化妆大师班”在SHVFS演播厅开课,请来两位重量级授课老师:Michele Burke 是当今全球行业内最全能化妆师之一,曾六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化妆奖,两次获奖;特效化妆师Gary Chan 毕业于好莱坞化妆学校,擅长角色化妆、假体化妆、特效化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海波表示,这样的方式就是为了加强上海影视行业人员与国际大师们的交流和连接,通过国际大师们的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真正实现教育和产业零距离。

  影视

  企业由于市区两级政策产生组合效应,优质影视主体纷纷集聚上海,静安、徐汇、普陀、虹口、松江等发展重点不同的影视产业基地,静安区形成环上大影视产业园区。

  人才对电影来说,人才的作用是巨大的,无论是名导演、名演员,还是做后期的普通工作人员。在上海电影新政后,上海一方面吸引更多名人将重心转移到上海来,一方面也致力于多渠道、多模式影视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