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中外影人重逢 表达奋起心声——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综述之四

 
中外影人重逢  表达奋起心声



尽管疫情给全球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打击。然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以线下线上方式进行的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学堂等场合,国内外电影人吐露心声、提出建议、阐述观点、交流创意,氛围依然热烈。旁听一场场论坛,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电影人们没有停留在遭受重大挫折的回忆中,也没有去痛苦地历数损失和挫折。他们表达的,是如何化危为机,如何加强团结,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承担推动中国电影向好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发言,以不畏困难、面向未来的心声表达,让金爵电影论坛散发着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也成为了正在打造中外电影人交流平台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迎接建党百年的《一九二一》,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反映李大钊、陈望道等人物的《革命者》《陈望道》等,以及将镜头伸向抗疫战场的《火神山》《中国医生》等一大批影片,纷纷被各电影机构人士在交流时公之于众,也使得电影节回荡着主旋律的音符。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告诉大家,疫情期间一直在抓紧创作,如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以及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影片,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四部影片,以武汉人民抗疫为题材的影片,一系列纪念建党一百年的影片等,都没有停顿。他表示,疫情期间就坚信电影院总会有开放的那一天,所以边抓创作,边抓紧放映准备,“宣布影院恢复开放后,我们马上进行35部电影的拷贝复制和向全国影院的硬盘发放、密钥配置,还刚刚推出了1亿元的400万张观影券,发放给医务工作者、参加高考和中考的学子。”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介绍道,为应对疫情,今年3月上影集团发起成立十亿元纾困基金,帮助企业共度难关,“我们没有浪费时间,用三个月完成了上影‘十四五’发展规划。电影节期间,发布25部影视作品项目,其中有12部是故事片。”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说:“疫情没有让我们停顿,反而给了我们创作的准备、打磨和筹划时间。”阅文集团和腾讯影业的首席执行官程武也指出:“疫情提供给我们一个思考、积淀和练内功的机会。”电影人们在发言、演讲中纷纷认为,遭遇疫情的共同经历,使彼此之间增加了更多共同语言,上海国际电影节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的机会,促使大家更加团结,去创作更好更多的作品,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复工以后广大观众的观影需求。


主讲电影学堂的中外名家有中国导演贾樟柯,美国编剧、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法国编剧、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日本导演河濑直美与是枝裕和,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等,除了贾樟柯来到上海之外,其余名家通过社交视频平台与听众线上交流。他们除了对上海国际电影节使他们重新面对同行和影迷发出“久违的重逢”感慨之外,也纷纷介绍了疫情期间并未停顿电影创作的经历,菲律宾著名导演拉夫·迪亚兹就在这段时间里,克服种种困难拍摄了一部短片和一部长片,他对在线聆听的中国同行们如此说:“想抗击疫情吗?那就去拍电影吧。”编剧、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也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对于每个电影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象征着希望。”


中国导演贾樟柯不但出席金爵论坛、主讲电影学堂,还携他与日本导演河濑直美联合监制、中国导演鹏飞执导的《又见奈良》参加展映,他说:“上影节能够成为疫情爆发以来第一个恢复举办的国际认证A类电影节,首先反映了我国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果,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上海国际电影节能够完成筹备、展映等工作,更反映了中国电影人身上的韧劲和行业精神。上影节不但是一个节日,也让我们相互鼓励、坚定信心,大家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