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用战斗解决战斗——从《狂赌之渊》想到的

马圣楠  

 

      这部取材于日本漫画的电影版《狂赌之渊》有了前两部真人剧集打下的人气,让影片在上海电影节上一亮相就成为不少粉丝虎视眈眈的抢购亮点。而看完影片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美得不真实的梦子,也不是阴鸷的会长,而是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赌博”的荒谬设定下,对于青年进行潜在正向引导方式的惊异。

     这句话说起来拗口,但一旦拆分却很好理解。对我们的认知而言,赌博当然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可以说是将生活拖进深渊的祸首之一。在电影的这所学校之中,学生们的主业就是赌博,并且将赌博人士的自我认知——比如对于金钱的掌控力,果断的决策力等等都在开篇予以了肯定——这对于在赌博属于明令禁止的国度的观众而言,颇受认知刺激。不仅如此,如果拒绝赌博还可能被划入类似“贱民”的行列。这种用封闭集体中的群体阶级划分,来影射社会虽然并非创新的情节,但是由此展开的两个阵营之间的博弈却拉开了好戏。
     主“赌”派挑起了学生会改组的倡议,用赌博的方式产生新一届学生会。主“和”派则希望永远停止赌博,到最后用进入赌局来实现目标。在海选现场,大资本家花钱“买票入场”,实力玩家通过策略步步为营,超实力玩家用起了“兵不厌诈”的方式,一键翻盘。这样的设置,在观赏刺激的同时,不禁让人会羡慕起这个超群实力的梦子,并对她说出的话产生“要重视”的感觉。
     漫画的主要人群中未成年人占了不小的比重,据说,初中二年级上下浮动的青少年在日本被称为“中二”,据说这个阶段的少年有着对于童年的无意识反叛与定位自己是“天选之人”有着很强的执念。对于这些不久即将成年的中二少年,日本的电影人并没有板起脸开始正经教育:“你需要充满斗志”或者是“你需要相信自己”。相反,《狂赌之渊》这样的影片里,从“赌神”梦子口中时不时掉出如:“用战斗解决战斗”或者是“被人左右的人生很无趣”抑或是“只有你相信自己的运气,人生才值得赌一把。”这样的金句启迪人生。
     这种方式就如中成药外面包着的糖衣,甜甜的还有药效。对于生活节奏极其高速的现代人,可能除了儿时要背诵的课文外,很少会记得一本经典小说的某个段落甚至是一部影片的全部剧情,但却可能会清晰地记得一句触动过心灵的电影台词,并且成为支持他日后生活的一种信念。类似《狂赌之渊》的影片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将该国倡导的价值观通过青少年可以接受的方式输入进下一代的精神产品之中。
     追根溯源,古文运动时,韩退之力主“文以载道”以反对风格日渐华丽却形式大于内容的骈俪文;西方艺术发展到矫造作的洛可可时期,夏尔丹试图用素简的画风,日常的中产家庭场景来鼓舞与感召观者。艺术的教化功能,在电影之前6大门类里都能找到一些例子。而对于还原现实世界物象人事的电影而言,他的教化功能不仅是观众的感受,也逐渐被一些学者留意到。
     10年前,法国学者就在出版的论文集中提到“电影作为青年人里的新信仰”,思考电影与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以色列巴伊兰大学资深客座学者David Resnick撰写的《Representing Education in Film》更是介绍了好莱坞影片,在对青少年影片观摩时候的使用方法。
     在中国电影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不仅关注影片的商业性,也重视影片的艺术性、人文性。而如《狂赌之渊》这样的,面向特定群体的影片中嵌入的对于价值观传递的方式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