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1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概况

 

  2009年电影论坛内容

  2009年6月14-19日,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论坛”举行,论坛秉承 “中国道路,世界价值”的宗旨,以“主席讲坛”、“主题论坛”、“电影圆桌”和“电影大师班”四个板块12场组合,为行业内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

  主席讲坛:为电影节主席专设的讲坛,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电影节国际评委会主席堪称电影节的精神领袖,他代表了当届电影节对当下电影的理解和认知。主席讲坛的设置,使评委主席以公共讲坛的方式,让业内外人士感受他对电影的独到见解。

  主题论坛:业界精英荟集、对产业热点头脑风暴,已经成为主题论坛的重要特色。在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却逆势而上,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作为成长中的新兴市场是否能成为全球电影新的增长点,本届主题论坛将从电影市场与生产力互为策动、创意产业基金运作、中外合拍大片与中低成本影片的策略等三方面,来讨论中国电影继续上升所必须面对与改进的诸多方面。

  电影大师班:本届大师班既有当代大师对逝去大师或大师时代的缅怀——如对谢晋的追溯,也有对未来大师的培训——如对融资与短片制作的针对性授课,还有大师跨界的对话——如昆西·琼斯表述他对电影与音乐的理解。大师班为来自更多国家的未来电影人、年轻电影人与大师面对面接触创造机会。

  电影圆桌:“圆桌”顾名思义平等对话。本单元一方面聚焦行业内具体操作运营的方法、最具指导性的经验分享,如本届讨论的“亚洲区域合作的多元方式”;另一方面,圆桌也是开放性讨论电影观念、讨论电影创作现象的重要场合,平等的对话、尖锐的碰撞是这个单元的特点。“新浪潮的继承与颠覆”、“女性电影的独特视角”、“市场与个性立场的创作选择”都将是本届圆桌讨论的话题。“电影圆桌”为产业与内容的进步提供最开放的平台。

  第一部分:主席讲坛

  时间:2009年6月18日 10:00-12:00

  地点:银星皇冠酒店金爵厅

  内容介绍:电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尤其现代电影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越来越多元的投资与销售,我们发现,不知从哪一天起电影的内容本身却被忽略了。但本届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丹尼·博伊尔的影片却一贯以关注现实的冷静与礼赞生命的激情相混合,并始终以低预算、高品质为标准,为国际间的电影制作提供了新的范本。

  主讲嘉宾:丹尼·博伊尔,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对话嘉宾:史蒂芬·戴德利,导演 姜文,导演

  嘉宾主持:菲尔·阿格兰德,导演

  第二部分:产业论坛

  第一场:中国制造·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怎样的电影

  时间:2009年6月14日 13:30-16: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层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数字上升到了43亿,创作方面的数字则突破了400部影片的关口。但是横向比较其他产业却相形见绌。尽管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即将出现,但市场是否做好了准备?尤其406部的年产量却大部分没有上院线,一个丰富而健康的市场如何消化多元层次的电影?而巨大的创作资源与创作热情,如何去面对市场的选择与挑战?电影创造力是否有必要都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平衡市场需求与创造力?中低成本影片与市场的距离还有多远?这场对话或许对开启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是一个风向标。

  嘉宾主持:张国立,导演、演员、制片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

  演讲嘉宾: 王小帅,导演

  陆川,导演

  宁浩,导演

  魏德圣,导演

  于冬,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军,北京新影联影业发行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陈国伟,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第二场:孵化软实力·金融创新与电影成长

  时间:2009年6月15日 13:30-16: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层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电影的投资形式越来越丰富,电影的工程越来越庞大,这也就给推动、孵化这个产业留出了许多空间与可能。在世界电影工业最成熟的美国,到东海岸纽约去融资、回西海岸洛杉矶拍片的模式已经推行了几十年;在伦敦,政府对创意产业的系列支持包括基金扶持,使伦敦成为国际创意中心,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城市,并反过来促动城市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在对香港电影的支持方面一直持续而形式多样。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在融资方面的需求、对电影基金的需求越来越凸显,但中国电影产业基金或融资渠道在这个领域却是空白。谁将是中国电影下一个“纽约”?北京?上海?香港?或是其他城市?本次论坛将帮助中国电影和着意扶持创意产业的城市梳理金融创新与管理的脉络与规则。 演讲嘉宾:

  丹·格里克曼,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帕特里克·麦戈文,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

  史蒂芬·萨尔兹曼,Loeb & Loeb LLP资深律师

  冯永,香港电影发展局秘书长,香港电影基金负责人

  朱云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管理委员会主席、董事总经理

  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执行合伙人

  董平,文化中国传播集团董事局主席

  江志强,万诱引力电影基金投资人、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

  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嘉宾主持: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第三场: 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中国价值·金融危机下的中外电影合拍机遇与策略

  时间:2009年6月16日 9:30-12: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如果从未来回首2008,那肯定是全球市场各大行业心底的一块痛病,但是2008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却以超过30%的增长欢喜收场。作为国产影片重头戏的合拍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有出色表现,去年在内地市场超过亿元票房的几乎都为合拍片。中国拥有最具潜力的创作人才和资源,这使国际制片人与投资商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金融危机之下,这块蛋糕对中外投资人的诱惑尤其显得逼人。合拍片如何在连续数年的市场成功之后跃上一个更高台阶?面对与中国合作大片与合作中低成本的影片,业内人士将分别采取何种策略?国际与本土市场究竟喜欢哪种中外合拍影片?本期论坛将聚焦金融危机下的中外电影合拍的机遇与策略。

  致辞嘉宾:

  喇培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

  演讲嘉宾:

  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副主席

  贝内特·沃尔士,制片人

  陈红,制片人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制片人

  张昭,光线影业公司总裁

  陈嘉上,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

  吴宇森,导演

  张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

  嘉宾主持:

  江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裁

  张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

  第二部分:电影圆桌

  第一场:亚洲区域合作的多元形式

  时间:2009年6月15日 9:30-12: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亚洲制片人网络是一个旨在促进亚洲电影合作的制片人共享网络。亚洲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既有相通的文化背景与市场,并有共同的创作资源,又可降低投资风险,显然为合作提供了优厚的先天条件。但是与不同国家的合作还是存在许多不同的方法与规则。本次APN会议不仅将亚洲合作的资源、富有合作经验的亚洲公司、有条件提供合拍或协拍资源的中国电影厂/公司或机构呈现给业界,更将侧重与业界分享在中国合拍或协拍有哪些方法与便捷之路以及建议。

  演讲嘉宾:

  井關惺,制片人

  黄建新,导演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制片人

  李治允,制片人

  于冬,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 嘉宾主持:王中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第二场:“新浪潮”50年·继承或颠覆

  时间:2009年6月16日 9:30-12:00

  地点:银星皇冠酒店银星厅

  内容介绍: 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法国“新浪潮”以颠覆传统电影工业与美学、关注创作者内心真实、强调摄影机是导演手中的笔为发端;“新浪潮”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极富创意与天才的法国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特吕弗、阿伦·雷奈等享誉世界并永存电影史册的大师。新浪潮对世界电影的影响同样意义深远,中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语言革命与新浪潮遥遥呼应,王小帅、贾樟柯等年轻导演更是在新浪潮影片的学习中成长。但是时代变迁,观念演化,50 年后,“新浪潮”的意义是否还一如既往,是否已经影响甚至阻碍了法国与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是否后还需要“新浪潮”观念下的创作?如果还需要“新浪潮”的观念,究竟应该如何取舍?50 年后的这种总结与讨论对中国电影创作与世界电影格局,将极具建设性。

  演讲嘉宾:

  让·米歇尔·付东,《电影手册》杂志主编

  裴开瑞,独立影评人

  贾樟柯,导演

  彭浩翔,导演

  魏德圣,导演 嘉宾主持: 徐枫,电影历史研究者与批评人

  第三场:星尚女性电影圆桌·另一种目光

  时间:2009年6月18日14:00-16:30

  地点:复旦大学袁天凡报告厅(光华楼东主楼102室)

  内容介绍:90年代以来,新一代中国女性导演逐渐形成群体,她们呈现了不同的风格,并在商业电影与独立制作之间都有自己的身影。她们的女性身份与变革中国的背景,成为国际国内电影文化的独特现象,并被广泛关注。本次讨论会将聚焦这些女性导演,向国际集中展示她们的工作与成就,而她们的经验与困惑也将通过交流对谈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主持人贾樟柯以男性同行的视角与诸多女性导演对话,呈现双重视野中的女性工作。赵静则积两年采访、刚刚完成的《中国女性导演访谈录》,以影评人的身份与第一手资料的视角,与同性别的女性导演在对谈上有所交叉。

  嘉宾主持:

  贾樟柯,导演

  赵静,记者,影评人,编剧

  演讲嘉宾:

  姚树华,导演

  俞飞鸿,导演、演员

  刘伽茵,导演

  尹丽川,导演、作家

  第四场:市场与立场·年轻力量向左走,向右走——亚洲新人奖特别呈现

  时间:2009年6月19日 13:30-15:30

  地点:银星皇冠酒店银星1厅

  内容介绍:往往年轻导演从电影节浮现国际舞台,有两种选择:继续在艺术上的追求与突破,出没于各种电影节;或选择与市场平视,投身于市场的洪流中。两种不同的生存究竟哪种更有意义?在面对国际电影节的需求、创作立场与市场的召唤,年轻导演究竟选择哪个方向?又该如何选择?面对市场,需要哪些准备?电影节平台又能给予哪些支持?是否存在一条中间地带:保持个性进入市场?四位亚洲新人奖的中国获奖导演将在五周年后汇聚,探讨折戟的原因、分享成功的经验。

  嘉宾主持:

  李诗才,《好莱坞报道》亚洲版首席评论员

  演讲嘉宾:

  朱文,导演

  盛志民,导演

  宁浩,导演

  曹保平,导演

  第四部分:电影大师班

  第一场:谢晋电影与一个时代的寓言

  时间:2009年6月14日 13:30-15:30

  地点:上海图书馆

  内容介绍: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继五四之后爆发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中电影界的代表,谢晋的电影对一个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在电影中体现的本土语言以及时代映射使他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最空前的观众群,另一方面他的电影揉合的社会主义形态的现实主义、好莱坞情节剧等元素,使他跨国度地超越了类型电影观念,独创了“政治情节剧”景观,在政治与民心、历史与家庭、伦理与人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为国际影坛所重视。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这位大师,生前与他合作过并私交甚笃的国际影人汇聚上海,共同缅怀中国电影的一代大师。 演讲嘉宾:

  林权泽,导演

  白先勇,作家

  张建亚,导演 嘉宾主持: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第二场:融资第一步·说服你的投资人

  时间:2009年6月15日 13:30-17: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三楼一厅

  内容介绍:随着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意识日益强烈,年轻电影人也越发困惑于对电影项目的融资与统合能力。尤其中国的电影院校侧重内容与制作方面的教学,却还没有一个学院对电影的融资与管理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国际著名的项目融资培训师将就如何有效地说服投资人、为项目找到投资需要哪些技巧、有哪些必须遵循的行规等传授相关秘笈。并将对具体项目进行一对一的创投培训。 演讲嘉宾:

  罗莎娜克·贝赫斯特·内扎德,制片人

  第三场:大师孵化室:天才训练营——SIFF年轻计划双向通道

  时间:2009年6月17日 13:30-16:00

  地点:银星皇冠酒店银星1厅

  内容介绍:柏林电影节的天才训练营为无数国际年轻电影人提供了面对大师、进入行业的机会,上海国际电影节最近几年的国际学生短片竞赛、亚洲新人奖、中国电影项目创投等单元也从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区域表现出对年轻电影人阶梯式孵化培训的诚心。两个单元的联手,是为了给国际年轻力量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通过它步入行业、并获得成功。天才训练营的负责人将到现场介绍更多获得成功、获得国际瞩目的方法与捷径。 演讲嘉宾:

  马蒂斯·沃特·克诺尔,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项目负责人

  第四场:大师跨界对话——Quincy Jones教你保持创作激情

  时间:2009年6月19日 14:00-16:30

  地点: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内容介绍:作为一位横跨流行、R&B及黑人Rap音乐的天才音乐人,Quincy Jones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得意于乐评及商业市场之间,并成功地跨界为许多重要的电影作曲,不仅收取了27项格莱美大奖,他还曾为33部电影作曲,其中七部获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同时,他还扮演了制片人的角色。电影与音乐、电影音乐以及电影,诸多元素在昆西的创作经验中究竟怎样平衡,一个复合型的艺术家源源不尽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取自何处? 事实上,这是所有正在从事这个行业、或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演讲嘉宾:

  昆西·琼斯,音乐家、作曲家、制片人

  嘉宾主持:

  靳羽西,“羽西”化妆品创始人,著名传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