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2

金爵奖参赛片 |《兄弟会》:冷峻的战场浮世绘

6月21日,金爵奖参赛片《兄弟会》在上海影城进行了放映,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俄罗斯著名导演帕维尔·龙金出席映后见面会,与观众交流影片幕后的故事。



《兄弟会》根据1989年苏联第108机动步枪师从阿富汗撤军的真实事件创作,讲述了战争结束时一次不同寻常的营救行动。苏军将领瓦西里耶夫的儿子,在一次飞机失事中被阿富汗游击队虏获。离开阿富汗之前,战队决定拼死救回将军的儿子。影片聚焦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还原了当年苏军悲剧性的撤军行动,展现了战斗的危险和恐怖,以及战争中人性的扭曲复杂。

《兄弟会》呈现了一幅冷峻的战场浮世绘,角色既包括平凡的苏联军人、阿富汗游击队,还有倾向苏军的阿富汗人、从小生长在战争环境的阿富汗小孩、偷偷卖武器给阿富汗人的苏联军人……据导演所说,每个角色都能找到现实原型,“这部影片算是无主角电影,就像是一个合唱团,是一个整体在发出自己的声音。”


看惯了好莱坞快节奏、正反方明确的战争片的观众,可能会对《兄弟会》不太适应,毕竟除了群像设置外,电影对于战争的正反方也没有下定义,而是呈现了诸多派系、人员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关于正义和公平,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苏联和阿富汗的观点肯定不一样,这世界不应该是非黑即白的。” 帕维尔·龙金导演表示,他的初衷就是想用“和好莱坞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拍摄这部作品,“这部作品没有任何后期特效,全部都是实景拍摄,呈现真实的战争与人性,也可以说这是部现实主义的电影,因为它能反映出战争中残酷的一面,也显示出战争中的人性。”

帕维尔·龙金导演同时说明:“《兄弟会》最根本的是反战主题,每个战斗画面的本质都是在反战。”他个人觉得,这场战争唯一正确的地方就是结束了,“当年的苏联士兵在阿富汗待了十年,他们到最后反而不知道为什么要参战,什么是赢,什么是输,已经失去了战争的目的,心理状态有点类似越战后期的美国人。”

导演还透露了一个让观众有点惊讶的事实,整部影片虽然充斥了大量的战争场面,但制作成本仅花了300万美元。帕维尔·龙金介绍说,电影里的直升机是军队免费借的,至于坦克、车辆、各类武器装备,其实数量都非常有限,“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通过一定的技巧,也可以让观众感觉像是看到了宏大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