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电影学堂 | 裴曼•雅茨达尼安:音乐有“力量”,创作需“低调”
伊朗电影音乐家裴曼·雅茨达尼安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曾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贾法·帕纳西、阿斯哈·法哈蒂等多位伊朗著名导演合作,备受关注。同时,他与中国电影也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与李玉、娄烨合作过《观音山》等作品。今天下午,受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雅茨达尼安以“电影当中音乐的力量”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大师班。
好的配乐要做到“无意识”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影像的艺术,那电影中的音乐又是如何体现它的力量?雅茨达尼安开门见山地表示,对于坐在影院里的观众而言,音乐时刻都在发起“攻击”,“如果我不想看这个画面,我可以把视线转到别处,但是音乐和声音是没有选择性的,当音乐响起,你的感受就产生了,你无法决定你要听什么,音乐已经来了,你必须要听!”
雅茨达尼安表示,正是因为电影音乐具有这样的特性,才让很多观众忽略了观影时,音乐对他的情绪产生的影响,“我之前在大师班上,做过很多类似的实验,用同一张图片,配上不同的音乐,此时观众才意识到,原来这当中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
而雅茨达尼安的工作,恰恰就是要努力让观众沉浸在这种“无意识”之中,“很多人问我什么是好的配乐,那只有一条标准,就是服务于眼前正在播放的画面。如果音乐无法与画面形成统一的方向,让观众出戏了,那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保持坦诚不去喧宾夺主
不过,对于“配乐服务于画面”的观点,雅茨达尼安也笑称这是“说易行难”,在实际创作中,导演和配乐人往往会因为一个画面,一段旋律而发生争执,甚至成为“冤家”。“我经常跟导演发生争吵,这很正常,有时候导演特别不喜欢某些类型的音乐,而有时他又会担心观众太喜欢配乐,而不喜欢电影怎么办?”与众多电影大师打过交道的雅茨达尼安直言不讳地表示,很多导演在创作过程中,都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如果一旦配乐上出现了喧宾夺主的迹象,就会强化他们的不安全感,打破彼此的信任。
因此,他特别告诫行业里的年轻人,要厘清纯粹的音乐家和电影配乐人之间的区别。“对于音乐家来说,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唯独电影不行,这里不是让你去展示和炫耀自己的地方。”他希望每个为电影服务的音乐人,在艺术面前尽量保持自己的坦诚,而不是喧宾夺主的标榜自我。
善于学习养成虚怀若谷
尽管已被奉为大师,但雅茨达尼安还是自谦地表示,“对于电影配乐,我还在学习中”,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配乐人,首先要具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要不断深入体验和学习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你要懂表演,懂剪辑,对各个门类各个工种都要有所了解,这样你才能以电影人的思维来进行创作。”
雅茨达尼安表示,他经常会去后期机房,去看剪辑师们怎么工作,“有时我会跟他们沟通,比如某一场戏的剪辑有点慢了,破坏了整体节奏。直到我确认我的想法和剪辑师的方向是一样的,那才可能做到共赢。”
在谈到当下颇为流行的“极简主义”风潮,雅茨达尼安不置可否,“我的同行经常跟我说,导演要求做一个极简主义的配乐,只是一种情绪,不要有什么旋律。但我个人还是很困惑,这没有腿的大象还能叫大象吗?我看是‘四不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