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IMAX | 来一场回归野性的亲子游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是一个对电影新技术十分敏感的电影节,几年前就曾单独开设了IMAX单元。
今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IMAX单元归入全新开辟的“SIFF新视野”(SIFF VISION)大单元,并对展映影片做了更为合理的划分。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这次IMAX单元里的四部自然类IMAX科教电影。值得一提的是,这四部自然类科教电影都将安排在周末白天,且全程中文配音,非常适合父母带着孩子观看哦。
深海猎奇
Deep Sea 3D
- 2006 -
看 点
视觉效果惊人的海洋生物知识课
IMAX 3D自然类纪录片的里程碑作品,首次使用IMAX 摄影机进入深海拍摄。摄制组成员乘坐海怪号和水螅号潜艇,下潜到600米和1500米两处深海域,带领观众畅游在海底世界。通过IMAX摄影机,观众得以看到地球上最大的肉食动物抹香鲸追捕地球上第二大无脊椎动物大王乌贼的惊险场面以及各种从未见过的海洋物种。对于任何观众来说,都是一次超乎想象的视觉体验。
海底世界
Under the Sea 3D
- 2009 -
看 点
让你瞬间萌化的海狮
继《深海猎奇》大获成功之后,导演霍华德·豪尔再次带领观众游览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首部全片使用IMAX 3D摄影机在水下完成拍摄的影片。这次拍摄地点在南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洋海域,前后历时110天、潜水350小时得以完成拍摄。影片同样聚焦了海底世界形形色色的神奇生物,同时也对因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全球变暖影响海洋生物环境提出了警告。片中最可爱的莫过于婀娜多姿的叶海龙和憨厚迷糊的海狮,IMAX镜头下的它们让观众的心瞬间萌化。影片2009年2月首映,2010年入选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多元视角”单元展映、2014年入选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IMAX视野”单元展映。
回归野性
Born to Be Wild
- 2011 -
看 点
猩猩大象如何重获新生
野生动物世界里存在着普遍的孤儿现象,有些动物生下来之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孤儿,若没有帮助的话很快就会死亡,本片讲述的就是对猩猩和大象的救助与放生行动,并向观众介绍了两位动物学界的女英雄:一位是在婆罗洲与红猩猩长期生活的比卢特·葛莱迪卡斯、一位是长期在肯尼亚照顾孤儿大象的达芙妮·谢尔德里克。片中有12场戏首次使用了4K数字IMAX摄影机拍摄,为此后的IMAX数字拍摄创立了新标准。影片2011年上映后荣获美国国家评论学会纪录片奖,2014年入选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IMAX视野”单元展映。
马达加斯加:狐猴之岛
Island of Lemurs: Madagascar
- 2014 -
看 点
可爱的狐猴翩翩起舞
狐猴可以说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物种,在国家公园和野外生活着超过一百种狐猴。本片记录的就是生活在这片世外桃源的狐猴的由来和生存现状。片中除了展示各式各样让观众大开眼界的萌态可掬的狐猴如鼠狐猴、大竹狐猴、冕狐猴、环尾狐猴等之外,还邀请了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帕特里夏·赖特现身说法,讲述人类滥砍滥伐导致部分狐猴的品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影片2014年入选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IMAX视野”单元展映。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重磅片单。
注:如遇片目变动,以实际排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