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

四位电影大师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你会来吗?

4月13日,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活动以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导演娜丁·拉巴基的大师班拉开了序幕。当日,来自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的师生和电影节热情影迷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影片并在映后聆听拉巴基导演分享创作历程,讨论创作心得。截至目前,《何以为家》票房成绩已经突破3.5亿,喜人的成绩促使该片成为国内外电影人关注的焦点,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也以该大师班的成功举办绚烂启程。

 

 


导演娜丁·拉巴基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活动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电影学堂”活动不仅将趁势展开,而且会迎来一波新高潮。目前已确认,将有4位来自电影行业各个领域的大师,在今年电影节的“电影学堂”系列活动中等待大家的到来!
 


这四位大师分别是:屡获三大电影节提名并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刚刚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摘取金熊奖的以色列导演那达夫·拉皮德,被称为“阿莫多瓦的缪斯”的西班牙传奇女星萝西·德·帕尔马,以及曾为阿巴斯、法哈蒂、娄烨等创作电影配乐的伊朗钢琴家、电影配乐大师裴曼·雅茨达尼安。

布里兰特·曼多萨
 


布里兰特·曼多萨是菲律宾的国宝级导演。2005年,他的长片处女作《情欲按摩院》刚问世即一鸣惊人,获得当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豹奖,由此他迅速成为菲律宾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入围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并曾于2009年凭借影片《基纳瑞》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6年,他执导的影片《罗莎妈妈》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曼多萨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大量使用手持摄影,镜头屡屡瞄准在平凡生活中遭遇不平凡境遇的普通人。场景设计出身的他,擅长将人物置身于菲律宾独特的社会环境中,讲出极具情感力量的故事。这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他又会如何讲述自己的电影之旅呢?

那达夫·拉皮德
 


刚刚摘取金熊奖的那达夫·拉皮德,是当下最受国际同行关注的导演之一。只拍过三部长片的他,每一部作品都收获极好口碑。与曼多萨一样,他的国际电影之旅起于洛迦诺,2011年,他的长片处女作《警察》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评审团特别奖。2014年,他的第二部长片《教师》讲述了一个幼儿园女教师“劫持”她的天才诗人男学生的故事,粗粝的日常与灵动的诗意完美结合,谱写了一曲人性之歌。这部影片去年被翻拍成了美国版《幼儿园教师》,也获得很好口碑。他的作品关注家国情怀与个体的关系,在真实与抽象之间游走,塑造出一个个极富可解读性的人物与故事。在这次“电影学堂”中,拉皮德导演将会完整讲述自己截至目前的导演生涯,他如何一步步走来?下一步走向哪里?你想知道么?快来聆听吧!

萝西·德·帕尔马
 


萝西·德·帕尔马是一位难以被定义的传奇女性。她是西班牙国宝导演阿莫多瓦的御用女演员,是众多时尚品牌设计师的灵感缪斯,还是一位歌手。除了阿莫多瓦,她还与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以及特里·吉列姆都有过合作。她独特的面容与爽朗的个性让她在电影世界里难以被取代,深深烙印在影迷心中。在一次采访中,她曾说道,我们创作的艺术来源于我们经历的生活。30年前在餐厅做服务员和驻场歌手的时候被阿莫多瓦发掘并带入电影世界的她,相信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您有兴趣来听吗?

裴曼·雅茨达尼安
 


裴曼·雅茨达尼安是一位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一位电影配乐师。他曾为大家熟悉的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作品《随风而逝》创作配乐,还曾与阿斯哈·法哈蒂合作电影《烟花星期三》。他为中国影迷熟悉是因为他十几年来与多位华语电影导演的合作,合作者包括娄烨、李睿珺、李玉,还曾两次荣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小时候的他就因为热爱电影而憧憬“如果将来有一个让我看电影的工作就好了!”既爱看电影又从小学钢琴的他后来终于找到了最甜蜜的工作:为电影配乐。他的配乐作品优雅而充满情感力量,与影片的情绪流转相得益彰,让影片更加深入到观众的心里。在这次“电影学堂”中,他将会与大家分享自己创作中的点点滴滴。相信爱看电影又喜欢音乐的你,绝对不愿错过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