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真实 美在立体 美在力量——《盲行者》观后 | 2018“电影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优秀影评
作者:马卫
6月19日,在上海影城7号放映厅,由韩轶导演 、曹晟康主演的纪录电影《盲行者》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影片真实地反映了盲人按摩师曹晟康,孩提时代因车祸致盲,后来遭家人鄙夷,妻子离婚。他用梦想与毅力挑战社会的歧视与偏见,靠自己的双手,不但养活了自己,养大了女儿,还帮家中盖起了楼房,竟然靠几句简单英语,独自游历了34个国家,成为我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盲人,甚至在纽约的中国城开了一家自己的按摩店。
好的纪录片一定是美的,《盲行者》即是!
美在真实。影片真实地展示了盲人的境遇。在社会上,可见到的盲人很少,而了解他们,特别是了解他们内心的人则更少。影片《盲行者》带领观众走进了盲人曹晟康的世界。镜头如此客观,他登长城靠手摸城墙感受,参观海洋馆茫然追问鱼在哪里,走在人行道上车辆疾驶并不避让,盲伙伴的老婆还是花钱买的,与按摩店老板的讨薪争执让人动容扎心。影片还带领我们走进曹晟康的内心世界,亲属的鄙夷激起自立要强,女儿的疏离带来矛盾痛苦,追求“梦想”的努力坚守等等。导演韩轶的镜头始终冷静客观,就像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是一个导演,我最大的责任是把他的故事真实地还原出来,展示他在里面呈现的所有状态。”影片给观众的视像和感觉并不美,但的确真实。当你走出影院回味时,美的意味悄悄升华。一个盲人能够受到点点滴滴温情给予,这就是美;一个十七岁时绝望到在大树下挽好绳圈准备了结的残疾人,奋斗成为中国盲人周游世界第一人,这就是美;一个走向世界的盲行铁汉,还有着回报娘恩,抚养女儿柔情与担当,这就是美!
美在立体。韩轶跟拍的六年,积累了400小时的丰富素材。创作出了一部有着立体感的作品。社会是立体的,良善晴天之下有丑行污浊;人物是立体的,既有他行走世界的豪情,也有故乡难回的隐痛;导演的表达更是立体的,从初始拍摄曹晟康生活旅行的轨迹,到探寻他为什么旅行的内心动因,后来甚至希望在作品中更多地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六年的孕育等待是寂寞的,但是导演韩轶用她题材独特、内涵丰富的作品,实现了等待的目的。
美在力量。影片外化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盲人不屈从命运的力量。曹晟康认为,我不比健全人差!他宣布:按摩是我的工作,但不是我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做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盲人!于是,镜头带领我们跳出了他的小天地,跟随他走向了大世界:泰国、印度、美利坚……!
在海边,曹晟康大声宣布,我看不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我要让大海看到我!曹晟康的生活是残缺的,甚至他的性格也有缺陷,有那么点偏激而狭隘。但是,在这个世界,他的精神力量却没有缺席!以梦为马,体现价值,启迪人生。其实,导演韩轶的意向并非仅在于关注曹晟康6年间的行走足迹。她认为,“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特殊人群的影片,其中的人生选题、家庭关系乃至活着的意义,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 于是影片主旨有了哲学的意味,影片给观众的激励和升华不言而喻。
真实之美让影片具有生命力,立体之美让影片富于启示力,力量之美则让影片充满正能量。一部人物纪录电影,三美在身,夫复何求!
6月25日,在制片方的大力支持下,《盲行者》,在国泰电影院举办了盲人无障碍版公益放映。影片主人公曹晟康、导演韩轶、制片人柯文思等主创人员专程前来与200余名盲人朋友见面。韩轶还亲自现场解说。放映结束,清秀和善的80后导演韩轶与视障朋友亲切交流合影留念。
影片之外美在延伸,这可否算第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