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4
杰西•艾森伯格首度来沪 分享电影生涯体验 感慨演员成名不容易
6月24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后一场金爵论坛“杰西·艾森伯格创作谈”上,迎来了有着演员、编剧、作家等多重身份的国际影人杰西·艾森伯格的登场,他凭《社交网络》《惊天魔盗团》等作品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既拥有充满魅力的银幕形象,又具备勇于冒险的文学才华,通过颠覆性的幽默、智慧、想象力和同理心来展现生活的滋味,是当今影坛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论坛和采访中,他和观众、媒体分享了自己艺术生涯中的快意、成就和心得。

更喜欢演内向的角色 18岁时遇上生涯转折点
相信不少热爱电影的观众都看过杰西·艾森伯格出演的影片,在《社交网络》《咖啡公社》《惊天魔盗团》等作品中,他总是顶着一头卷发,看上去有点焦虑不安,甚至害羞内向,被中国影迷亲切称为“卷西”、“卷老师”。艾森伯格介绍说,自己本身就是比较害羞的人,所以扮演这些角色对他来说更加容易,“比起外向的角色,我更容易理解害羞的角色,因为我就是这种人。”他分享说内向的人尽管不常说话,但他们脑海中很可能“像风驰电掣一样,诞生了很多的想法”。

回顾自己目前的电影生涯,艾森伯格说他小时候就有从事这一行业的愿望,“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想过长大以后要写故事,要扮演一些角色,并为之做了些努力。”到了18岁,那年他主演的《震撼性教育》成了艾森伯格电影生涯的转折点,“有很多电影圈的人看到这部影片后,来找我演其他作品,而此前我只能在一些广告短片中跑龙套。这部电影让我的电影之路产生了巨大变化,就像白天和黑夜的差别。”
“演员不能光想着拿奖” 艾森伯格认为表演需要艺术追求
艾森伯格曾凭《社交网络》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演员提名,对于好演员的标准,他觉得“真正的好演员就是去思考故事、思考表演,磨炼自己的演技,严肃地对待表演这件事情,这是一个追求艺术的过程,也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提到奖项,他更表示:“整天执着于拿奖的演员,往往是拿不到奖的,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

他说,他知道电影圈其实很残酷,“成名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有些我认识的很好的演员,可能就是每周在小剧场里给200个观众演出而已,很少能得到演电影的机会。”他说自己会尽力帮助有才华的新人,在他的新作中,他邀请了一位年轻演员参演,“我觉得她是很有表现力的演员,我想通过我的电影,让大家看到她不同的表演。”
第一次来上海 因“救猫”火了一把
除了电影之外,在论坛上,艾森伯格兴奋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上海,“希望花10天的时间专门来游历上海的风景。”他透露自己十三年前,曾携女友以私人身份前来中国旅游,当时他们从北京一路游玩到西藏,“中国是一个人来人往、现代化、快速而有趣的地方,我非常喜欢中国。那次旅行因时间关系很遗憾没来上海,现在我终于到了这里。”

这次来上海,艾森伯格还因为“救猫”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原因是在前一天,他在上海街头闲逛时碰巧发现了三只被遗弃的小猫,喜欢动物的他不忍小猫们露宿街头,“我不可能路过无主的动物还什么都不做”,于是就抱着小猫们录了视频上传网络,希望好心人能够收养它们,短时间内就得到数千人回应。据悉,截至发稿前,三只小猫均找到主人收养。
对于接下来的上海行程,艾森伯格说自己将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的颁奖嘉宾,并且希望有时间多接触上海当地的居民。身为犹太人的他刚去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了解到那段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历史,让他颇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