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工业化之路上找准方向,踏实脚步,“电影工业化之路”金爵电影论坛举行
加快中国电影工业现代化进程,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平所提出的要求,是实现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中国电影在高新技术运用和工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进步,通过与世界顶尖水平对标,创造出更高工业规格、更强技术支撑的优秀艺术作品。6月17日下午,以“电影工业化之路”为主题的金爵电影论坛举行,多位中外电影人探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分享了自身创作过程中探索工业化的经历。
工业化是必由之路
电影人才专业程度需提高
在论坛的一开始,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就表示:“工业化是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必须扎实去做。”他认为,工业化作为一个保证高品质、专业化分工的系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电影的水平,而这是中国观众所期盼的,“中国的电影观众变得越来越聪明,对电影有预期和判断,同时现在的观众也回归到了对电影本身的热爱,注重电影本身的故事和情感共鸣。”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
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则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电影没有工业化是不可以的,但工业化也不是万能的。”他以好莱坞为例,“虽然好莱坞很发达,但现在很多系列的作品,它们的续集、第三部、第四部,也开始缺乏创意,只剩下视觉冲击力。”刘洪涛认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整体而言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拍电影时,很难找到某个基础岗位特别专业的人才”。
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
对于刘洪涛的观点,叶宁表示认同,他希望现在进入电影行业的年轻人更有钻研精神,“真的要做研究,把自己的专业研究透彻,越懂这个,越拥有创作自由度,说出来的故事越有力度。专业化没有捷径,一定要努力。”主持人乔青山总结道:“电影的工业化也不一定指技术化,也可以就是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若人才达到专业化,那么产业的技术化也不会远了。”
阿里巴巴影业副总裁、阿里鱼总裁吴倩
此外,从互联网的角度,阿里巴巴影业副总裁、阿里鱼总裁吴倩认为:“工业化更像互联网行业所说的项目管理,比如专业的分工、各个岗位对自身技能的尊重。”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则希望工业化的建立,能帮助电影从单纯依赖票房收入扩散到更多非票房收入,如衍生品、IP价值等等,“我希望每家电影公司都成为一个平台,能把IP和用户运营做到工业化的程度。”
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
解析中美差异
电影人分享工业化探索之路
在工业化的探索上,身处电影拍摄、制作一线的郭帆(《流浪地球》)、韩延(《动物世界》)两位导演都有不少经历要分享。韩延导演认为电影产业的工业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道具,比如他有次拍摄,需要呈现有一百多块显示屏幕同时播放不同画面的效果,这样一个看似在好莱坞大片里司空见惯的桥段,在中国电影里要实现并不太容易,他们买了很多型号的屏幕来试,却都遇到了镜头拍下来后,画面里的屏幕出现闪屏的问题,后来问了很多厂家才买到一款不会出问题的机器。
导演韩延
郭帆也分享了他拍科幻题材作品时的故事,他们想在一个场景里摆放一个带科幻感的椅子,也是费了很大劲才做出来,他希望未来中国电影工业化实现后,能让导演“解放出来”,“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考虑这些技术问题,专心剧本、创意。”
导演郭帆
这些情况对于来自美国的派拉蒙影业未来学家泰德·席洛维茨而言,是相对陌生的,他以为:“现在全球化的市场,不存在技术壁垒,大家是在同一个水平面,能拿到的技术都是一样的,只是预算不同,采用的技术层面不同。”导演韩延笑说,这其实就是中美差异,美国电影产业毕竟发展了一百多年,相对领先,“他们会认为这些是常识,一上手就了解,但在工业化尚未完全建立的环境里,我们是要自己去摸索的,包括最基本的调色、调光等内容。”
派拉蒙影业未来学家泰德·席洛维茨
最后,郭帆认为:“自己拍完电影,确实明白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和好莱坞的差距,大概是20至25年,但我相信,以现在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再花5至7年时间应该能追到好莱坞中等水平,毕竟现在的环境也拥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