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8

评电影《毕业生》——《又听见 “寂静的声音”》

  —— 李亦中

    4K修复是抢救老电影的善举,有抢最早的,比如黑白默片;有抢经典的,比如这部《毕业生》(1967),作为“新好莱坞”电影滥觞,值得优先保护。
 

    上世纪60年代,“五洲震荡风雷激”,全球学运工潮此起彼伏。美国社会也出现大动荡,侵越战争升级引发公众反战情绪,黑人反种族歧视日趋激烈;大学校园亦不平静,年青一代以反主流文化的叛逆姿态登场,“性解放”运动惊世骇俗,传统观念受到全盘怀疑与冲击。电影是感应社会思潮的晴雨表,旧好莱坞整体上麻木了,新好莱坞导演崭露头角。
 

    在美国,所谓“垮掉的一代”不是产生于贫困,而是产生于富裕。本片主人公本杰明出身中产家庭,名牌大学刚毕业,父母为他铺垫好锦绣前程。他却感觉前途迷茫,达斯汀·霍夫曼那张在镜头前“零度表演”的面孔,终日不得开心顔。导演匠心独运,不仅在居室里象征性搁置硕大的热带鱼缸,还用逼仄的近景长时间跟拍本杰明敷衍社交派对,用变形的主观镜头模拟本杰明套上潜水服的视野,凸显他与成人世界的疏离与隔膜。然而,他逃无可逃,风韵犹存的罗宾逊太太不请自到,咄咄逼人地闯进宅男领地。这是一场年龄悬殊的不伦之恋,被表现得谐趣横生,尤其两人到酒店开房幽会的桥段,堪称黑色幽默典范。戏中叠加两种优越感,一种优越感体现在罗太对本杰明的性挑逗,她洞悉对方心理,耳提面命,一步步引诱他同自己上床;另一种优越感体现为导演从精神道德层面对罗太的揶揄嘲弄,她的贯穿动作就是宽衣解带,在美国电影分级制新框架内闪现胴体。片中有场床笫戏不能不提,本杰明在熄灯漆黑的氛围中缠着罗太“谈艺术”,两人话不投机,瞎聊竟聊出“车震怀孕”的艳事,暴露出这位贵妇苍白空虚的心灵。
 

    影片后半段剧情陡转,此前本杰明一直被动应付长辈的安排,直到罗宾逊太太的女儿伊莲出场,戏剧性冲突真正酿成。起因是本杰明父母让他去追伊莲,罗太则恼羞成怒竭力阻止他与女儿接触。不料本杰明假戏真做,带伊莲去夜总会看脱衣舞故意刺激她,硬生生逼出伊莲两串清泪,他这才动了真情。导演在这个叙事节点遭遇电影本体难以克服的短板,缺乏文学作家细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心理转折的手段,观众看到本杰明短短几秒钟就产生爱情驱动力,并立刻付诸行动。接下去他开着那辆红色跑车,从暮气沉沉的洛杉矶一路冲到充满自由气息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伊莲展开了围追堵截。“教堂婚礼”是重场戏,导演用长焦镜头拍摄本杰明徒步狂奔,造成欲速不达的急迫感。终于,在最后一秒钟紧急关头,本杰明出自丹田之气的痛苦呐喊,震撼了伊莲的心灵,一场突发的“抢亲”就在众目睽睽下两厢情愿地发生了。本片结尾呈开放性,留下一串省略号,而不是旧好莱坞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矫情句号。
 

    音乐方面,导演选用“寂静的声音”(The Sound of Silence),这是一首流行歌曲,原创者是著名歌手保罗·西蒙和加芬克尔,已经被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网络上还有人“跪求”中文歌词。说实话,这首歌非常好听,但不容易唱,发烧友赞赏其旋律一尘不染,轻柔的从耳边拂过,让人遐想黄昏时分坐在夕阳余辉下,翻看毕业时同学的照片,沉浸于一幕幕校园往事……这,应该说是《毕业生》的附加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