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8
评电影《佛罗里达乐园》——《欢迎光临奇幻城堡》
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开出获奖名单,曾于2015年用iphone拍出宽银幕电影《橘色》的导演肖恩•贝克凭借《佛罗里达乐园》荣获最佳导演,此外,本片也在去年年末颁奖季的多个电影奖项例如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哥谭独立电影奖上收获多项提名。
《欢迎光临奇幻城堡》是电影《The Florida Project》的台湾译名,其中“奇幻城堡”是位于奥兰多南部的世界上最大迪士尼乐园附近一所汽车旅馆的名字,也是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它作为庞大的迪士尼乐园产业的辐射地,以“佛罗里达项目”命名,投资建设时意图将其打造成世界游客的枢纽,但时过境迁的它只得沦为每晚35美元的流动家庭集散地。 围绕于这些流动家庭的本片,也许是21世纪美国的新现实主义。
在这所被粉刷成梦幻紫色的汽车旅馆中,生活着单亲母亲海莉和她刚上小学的女儿莫尼,因为不想提供更多服务的海莉在被酒吧辞退后迎来了莫尼的暑期长假,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漫长假期。她变卖ipad、带上女儿向陌生人推销香水甚至最后出卖身体来赚取房租,而在女儿的世界里,和小伙伴游逛、和妈妈共处是她最快乐的暑期。
显然该片没有明确的叙事线索和戏剧冲突,也仿佛没有一个固定的视角带我们去观察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作为讲述底层人的影片,它好像太过欢乐,作为暑期时光的叙述,它又好像太过辛酸。这完全呈现了罗伯特•麦基对于故事的定义:故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乱人生的真谛。
本片是导演与编剧克里斯贝格继《橘色》后的再度合作,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早已得心应手,但怎样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讲述是导演的创新之处。
同样是涉及到孩子的影片,达内兄弟的《单车少年》不免有惹人怜悯之嫌,但是在《佛罗里达乐园》中,莫尼过着一种更为惹观众怜悯的生活,而她天性的快乐、单纯和不自知将生活的无情掩藏,其制造出的情绪张力将观众置于一种愧疚之情中,从而产生有别于达内兄弟强制性社会反思的自发性反思行为。
同时,莫尼也作为底层教育的呈现,对母亲和电视节目语气的模仿、对一起玩耍的小团体意见领袖的模样,都映射着她身边的大人们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虽然导演在拍摄孩子们给出的参考影片是法国导演布鲁诺•杜蒙的《小孩子》,但是在本片中导演并无将孩子们调皮捣蛋列入充满人性恶意的行为之列,他更想通过孩子对于世界作出的反应传达母女、邻里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暇深入到人类意识的探讨中。
在故事的呈现方式上,导演不对剧情做过多的交代,在他安排后的剧情下他反而变成了一位纪录片导演,将没有呈现的剧情解释权利交给观众。
譬如从片头孩子向邻居家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吐口水到中间不计其数的小错误再到最大的一次错误:引起废弃旅馆的一场火灾,导演都以坏小孩的方式展现,而且孩子们的喧嚣和笑闹声作为每一场戏的环境声出现。
这种喧闹引起的不安定感像悬念一样暗示着孩子们将闯下大祸,同时也增加观众对于孩子的讨厌,从而为随之而来的孩子陷入的无奈处境担忧。真是欲拒还迎的技巧。
回顾导演前作,不难发现其涉及的题材从没有离开过性和爱。从《待绽蔷薇》开始算起,其后的两部影片,性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少,其在剧情中只作为角色职业的形式出现,而在《待绽蔷薇》中,主角是拍摄AV的演员,导演不惜将拍摄AV的整个过程作为噱头呈现。
但是人与人之间逐渐建立起的情感、体谅以及对建立这感情的渴望将是盖过噱头获得好评的关键,也是导演逐渐将其放大的风格展现。
另外导演沿用一贯有趣的选角方式,其片中饰演妈妈的布里亚•维纳特是导演在社交网络上寻到的网红,就像两年前拍《橘色》时,导演选择去自己居住地附近的LGBT区寻找现实中真实的人物。
影片中唯一一位专业演员就是威廉•达福饰演的汽车旅馆经理的角色,这位昔日的硬汉形象在对待这对单亲母女时,柔情不减当年。当然他不再有在拉斯•冯提尔电影中那种神秘的忧郁气质,但是却呈现出最本真的含蓄温情,因此他也获得了本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颁发的最佳男配角。
随着影片的关注点,我们也可以一窥近年来崛起的A24制片公司的口味,于2016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美国甜心》就由该公司制作发行,同样取材美国小人物对抗命运的生活样态,与《佛罗里达乐园》相比,还是过于聚焦在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之上,但美国低成本独立电影已经开始有了新样式。
成立仅有五年的A24制片公司以导演为导向,以内容、构思和原创性为基础选择电影,且为今年的颁奖季贡献了《好时光》、《圣鹿之死》等口碑之作,拍摄过《90年代中期》的导演乔纳·希尔说过一句这样赞誉A24公司的概括性话语:如果谁的电影中出现了A24的LOGO ,那就象征着一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