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娜•莫罗 | 永远的“法国新浪潮缪斯”
在今天发布的布努埃尔作品片单中,电影《女仆日记》赫然在列。而与电影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这部影片的女主角——素有“法国新浪潮缪斯”美誉的让娜•莫罗。去年7月31日,让娜•莫罗以89岁高龄离世。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时隔多久,这位银幕女神仍能以最鲜活的状态,在永恒的胶片记忆中与观众重逢。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酝酿成势,让娜•莫罗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星之一,被评论为“点亮了新浪潮”“定义了现代女性”,甚至“代言了电影本身”。除《女仆日记》外,这位“缪斯”还将出现在她的成名作《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中,该片将亮相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经典单元。
让娜•莫罗生于1928年的巴黎,母亲曾是一名舞蹈演员。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接触戏剧和舞蹈,以至于成年后的她,立志报考巴黎国立戏剧艺术学院,并如愿以偿。然而,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并不被父亲所理解,19岁那年,离异的母亲带着女儿回到英国。同年,在位于南法的亚维尼翁艺术节上,年轻的让娜•莫罗大放异彩,她的艺术人生也由此拉开帷幕。
20世纪50年代,让娜•莫罗从戏剧舞台转战大银幕。从那时开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她拍摄了超过130部电影作品。她冷艳且极具个性的外表令人印象深刻,与众多大师级导演的成功合作则让她的从影生涯闪耀光芒。法国的雅克•贝克、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德国的法斯宾德、英国的托尼•理查德森、希腊的安哲罗普洛斯等名导的影片中,都留下了她的倩影。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领袖、大导演特吕弗对于让娜•莫罗从不吝溢美之词,不仅宣称她“是全世界最棒的女演员”,更通过自己导演的作品《朱尔与吉姆》的镜头,向这位缪斯发散出浓浓的情意。可惜,对于让娜•莫罗这个在少女时代就叛逆不羁的女性来说,哪怕是国宝级导演的爱,也一样可以忽略不计。
她在大银幕上闪耀星光的起点,是1958年。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剧照
这一年,年仅26岁的路易•马勒完成了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处女作之一——《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导演才华,也预告了法国新浪潮电影波澜将起,更捧红了30岁的女主角让娜•莫罗。这部电影从她的面部特写开始,讲述了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阴影中,巴黎一座大楼里出轨女子勾结情夫谋杀亲夫后,在逃跑中被诬陷杀害一对老夫妻而成为通缉犯的故事,影片弥漫着偶然与欲望交错的阴郁氛围。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剧照
影片中,让娜•莫罗与爵士名家迈尔斯•戴维斯的音乐相伴,慵懒缠绵的乐曲和女主角游走在巴黎夜晚的画面,营造出了松弛、烂漫却又忧伤的氛围。那种独特的走路姿势和镜头散发的情调,吸引了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的关注,也促成了两人不久之后的《女仆日记》合作。
《女仆日记》剧照
在《女仆日记》中,让娜•莫罗出演了一位神情冷漠、心思不明的高傲女仆,周旋于乡间资产阶级人士的复杂关系中。
“她走路的时候,双脚微微抖动,呈现了某种张力和稳当的感觉,真是好看极了。”布努埃尔说,“她同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我根本不需要指导她什么,她能够很自然地在摄影机前面表演出我所期待的样子,她对她所饰演的角色甚至了解的比我还多。”
多位导演在不同年代执导过不同版本的《女仆日记》,在这些影片中扮演过塞莱丝汀的女演员,有卓别林的前妻宝莲•高黛,以及炙手可热的法国新晋女星蕾雅•赛杜,而让娜•莫罗的表演可谓是最为特立独行的。她在镜头前表现出的那种心不在焉的疏离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角色内心的变化莫测,让娜•莫罗也凭借该片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
在这两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影史经典中,让娜•莫罗贡献了同类的女性形象——现代、强势、格格不入。光影流年,令她兼具了戏剧与梦幻的双重感性。每一个看到过她照片的人,或许并不一定都会惊艳于她的美丽,但一定会折服于她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从容、优雅、冷傲和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