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

纪录片单元

 

影片片单:

“感恩而死”的漫长旅程、东京偶像、天梯:蔡国强的艺术、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持摄像机的人、对比:肯·洛奇的生活和影片、昆西四季、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76分15秒、重访蓝丝绒

 


“感恩而死”的漫长旅程
Long strange trip

“感恩而死”的漫长旅程.jpg


看点:马丁斯科塞斯监制史诗级摇滚团

制片地:美国导演:埃米尔·巴尔-列维
制作时间:2017年1月片长:256分钟

 

山羊皮、电台司令、地下丝绒、性手枪,这些名字都深深镌刻几代摇滚乐迷的集体音乐记忆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展映的由大牌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担任监制的《“感恩而死”的漫长旅程》,将把乐迷的记忆牵回上世纪中期。马丁说:“感恩而死不只是一个乐队,他们是自己的星球,被无数粉丝拥戴。能加入这部电影,我非常荣幸。”

这支史诗级的美国迷幻摇滚乐队创建于1969年,作为迷幻摇滚这一风格的创始鼻祖,感恩而死在美国乃至世界摇滚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纪录片集结了感恩而死乐队的大量演出实况和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像资料。感恩而死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嬉皮文化运动的风暴眼,影片对这段重要的文青历史也进行了回顾。4个小时完全不会闷!一起来High就对了!

感恩而死的乐迷被称为“Deadhead”,乐迷中的骨干成员常年跟着乐队巡演,他们也基本不听乐队的录音室唱片,只关注其现场演出。“Deadhead”们录制了大量乐队的bootleg(非唱片公司授权的演唱会私录)私下发行,让唱片公司大伤脑筋,但乐队却大力支持Deadhead的bootleg事业。在这部纪录片中,歌迷、乐评人、制作人、乐队成员及其家人对乐队历史进行了全方位回顾。


东京偶像
TOKYO IDOLS

东京偶像.jpg


看点:关于偶像的残酷真相

制片地:日本导演:三宅响子
制作时间:2017年片长:88分钟

 

日本的偶像造星工业如今已经跳脱出单纯娱乐行业的范畴,成为一种亚文化和有趣的社会学现象。这部名为《东京偶像》的纪录片就以日本“爱豆”(IDOL)为纪录对象,聚焦一位叫RIO的19岁IDOL,以透视日本IDOL经济和其导致的社会集体心理与精神状况。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站在一个粉丝的立场来看偶像,而是以非常冷静的社会学观察者的立场,审视当代日本社会中狂热追捧偶像的现象。
故事揭示了令人感到残酷的关于偶像的真相,即便你不是哈日粉,你也会感觉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不容错过!

导演Kyoko是一位来自日本的皮博迪奖得主。2014年她的皮博迪奖获奖纪录片Brakeless在BBC和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后广受好评。她的首个长篇纪录片《我的原子阿姨》曾在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奖项。此次她将镜头对准了东京的少女偶像。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天梯.jpg 

看点:奥斯卡团队+世界顶级艺术家

制片地:中国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      联合出品人,副导演:夏姗姗
制作时间:2016年12月  片长74分钟


本片来头大了:从导演、制片、剪辑到摄影,通通拿过奥斯卡奖!打着邓文迪的监制,举着蔡国强的大旗,无疑是今年电影节的刷票机!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蔡国强近三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天梯是他屡次计划、最终在家乡完成的作品。作品完成后两天,网络点击率立即突破2000万。影片的主体是烟花放映天梯燃烧至天际的神奇视觉效果,绝对值得在大银幕上观看。

奥斯卡奖得主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历时两年,无限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记录了包括北京奥运开幕,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回顾展(2008),巴黎塞纳河上的观念焰火《一夜情》(2013),上海白天焰火《挽歌》(2014)等蔡国强艺术生涯的重要瞬间,也为观众揭开了他在制造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大地复杂深沉的家国情怀。

另外,蔡国强已通过其工作室确认将出席影片放映,请一睹艺术家迷人风采!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3D/4K
Florencet la e Galerie des Offices 3D/4K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jpg


制片地:意大利  导演:卢卡·维奥托
制作时间:2016   片长:90分钟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不仅是一部艺术纪录片,更是一次多维度、多感官欣赏最具代表性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旅程。演员西蒙·米尔瑞斯以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口吻,通过持续的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带领我们走进“他”那个时代的佛罗伦萨。

影片采用了最新一代的3D和4K技术,最先进的模拟和立体化技术又一次实现了意大利国家艺术遗产向全世界的传播。为使影片内容更加丰富,直升机和无人机展现了关于这座城市壮观的航拍图,还从特别的视角专门拍摄了多个特别场景,如布鲁内莱斯基穹顶和拂晓时冷清的领主广场,展现了其富丽堂皇,还对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卫像进行了正面的特写式拍摄。

 

持摄像机的人
(Camera Person)
持摄像机的人.jpg
 
制片地:美国  
导演:基尔斯滕·约翰逊
时长:102分钟
 
曾荣获第8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并入围奥斯卡纪录片短名单、美国独立精神奖、哥谭独立电影奖等专业奖项足够说明这部《持摄像机的人》的超高口碑。基尔斯滕·约翰逊是著名摄影师,曾经参与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劳拉·珀特阿斯的《第四公民》等名作。你会在片中看到布鲁克林拳击手的挣扎、阿尔及利亚接生护士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波斯尼亚阿拉伯农民返乡等等。影片中对于那些遭受过大屠杀、大灾难的地点进行再审视的画面,更是直逼内心。
 
对比:肯·洛奇的生活和影片
(Versus: The Life and Films of Ken Loach)
对比:肯·洛奇的生活和影片.jpg
 
制片地:英国  
导演:路易斯·奥斯蒙德
时长:76分钟
 
英国国宝级电影大师、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及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得主肯·洛奇的传记影片。肯·洛奇是“最重要的新的现实主义导演”。他以《秘密的档案》(1990)和《雨石)(1993)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并在2006年凭借《风吹麦浪》摘取金棕榈。2016年,80岁高龄的肯·洛奇凭借《我是布莱克》再次获得金棕榈大奖。
 
肯·洛奇的一生都在为工人阶级、弱势群体利益奋斗,在英国电影和电视领域所掀起的政治风波和艺术贡献。他的电影主题都可以用沉重来形容,充满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历史观。本片制作精良,通过肯·洛奇的采访自述以及其主要演员、合作者的述说,并影片的片段,回顾其50年的创作与传奇人生,可看性极强。
 
昆西四季
(The Seasons in Quincy: 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
昆西四季.jpg
 
制片地:英国
 导演:巴特克·德齐多兹、科林·麦凯布、克里斯托弗·罗斯、蒂尔达·斯文顿
时长:89分钟
 
梁文道称:“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一手是投入公共领域的锋锐评论,另一手则是深沉内向的虚构创作。”约翰•伯格于今年1月离世,使得这部纪录片成为他晚年生活弥足珍贵的记录影像。
 
影片由四部风格迥异的短片构成,串联起一年四季。以约翰·伯格生前所居住过的小镇昆西为背景,用平实的故事以及诗一般的画面,为约翰·伯格褪去艺术家和名人的光环,还原成一位普通的老人,真诚质朴。小村庄中的居民也各有故事。导演也用更多历史影像穿插融合在老人的生活中,给人以诗的穿越感和遐想的空间,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纪录片!
 
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76分15秒
(76 Minutes and 15 Seconds With Abbas Kiarostami)
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76分15秒.jpg
 
制片地:伊朗 
导演:Seyfolah Samadian
时长:77分钟
 
76分15秒,代表了去年刚逝世的电影大师阿巴斯的生命,共经历了76年15天。导演、摄影大师、阿巴斯的人生挚友Seyfolah Samadian在其去年逝世后,集结多年和阿巴斯相处的各种素材集中剪辑,完成了这样一部纪录片。影片向我们展现了阿巴斯如何捕捉我们往往忽视的生活细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必定会给热爱电影,摄影和美学的观众带来启示。
 
重访蓝丝绒
(Blue Velvet Revisited) 
重访蓝丝绒.jpg
 
制片地:德国 
导演:彼得·布拉茨
时长:85分钟
 
喜爱Cult电影的影迷们对于《蓝丝绒》一定不会陌生,这部充满艺术性和诡异气氛的电影于1986年在美国上映,导演大卫·林奇凭借此片入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这部名为《重访蓝丝绒》的纪录片,正是集合了大卫·林奇拍摄创作《蓝丝绒》期间,大量台前幕后的珍贵文献、拍摄现场以及制作人员和演员采访。通过这部纪录片,影迷们可以近距离一睹大卫·林奇风采,了解这位电影大师的创作心路历程。本片结构精巧、艺术表现力强、兼具艺术性和文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