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1

二十世纪女人 | 2017“电影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优秀影评

 

 

作者:佚名

 

     该片由迈克·米尔斯自编自导,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的提名。2010年导演曾凭借半自传电影《初学者》名声大噪,时隔六年,他带来了这部新作《二十世纪女人》。影片既讲述着男主杰米在迷惘的探索阶段如何和母亲相处,又记录了1979年出现在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电影的时间跨度让人迷惑,那些平静的如耳语般的旁白娓娓道来,将片中人物裹挟进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分别从导演的角度和片中人物的角度感受着他们自己的心理路程,感受着他们是如何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寻着自我。

     导演经常在叙述中穿插大量的图片蒙太奇和声音蒙太奇,刻意地营造时代感,从而唤起观众对于时代背景的认知。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美国,充斥着女性主义运动和性解放运动。作为一部对当时女性致敬的电影,《二十世纪女人》没有在女性主义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并没有旗帜鲜明特立独行地想要为性别争取到一些政治身份的认同,但它对于性和性别的观念却是包容而超前的。

     导演善于运用一些细节和一些微小的事物来刻画片中的人物,让人物呈现出一种迷人而饱满的“肌理”光泽。女主罗西娅出生于大萧条时代,她先是进入了空军学院,然后成为大陆罐头公司绘图室的第一位女性员工,40岁才生了儿子杰米,之后又与丈夫离婚,一直以来都在独自抚养杰米。那个年代和她所处的环境,以及她的切身遭遇造就罗西娅独立坚强的个性。罗西娅约会过很多男人,而且不会和一个男人约会时间过长,她一直处在一个独身主义的状态。她理解爱同时也渴望爱,但是她不会依附于一个男人来将就她的爱。在当时混乱和浮躁的美国,尽管罗西娅不愿意接受当时的文化,但是她不得不承认她与当时的社会脱轨了,她踌躇不前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7岁的朱莉,她的生命中有两个关键词:叛逆和性爱。深受性解放熏陶的朱莉享受性,喜欢和别人发生肉体上的关系,你可以看得出她对于性的迷恋,同时也能看得出她对于性的坦诚,她只想证明一点:性不是羞耻的产物,它是美好的。与此同时,朱莉总是晚上去杰米家过夜,但是她从不和杰米发生性行为,而是在杰米这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包容。或许在朱莉心中,只有自己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她可以通过对身体的支配以及对性的获取,来完成在迷惘的生活中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性别范畴外的自由的追求。

     片中的另一个人物艾比,在我看来,她是浪漫主义的,朋克只是艾比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一个工具。比如当艾比要和威廉发生性行为的时候,艾比要求虚拟一个故事来完成这次性行为。然而在这次性行为中,艾比同样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存在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两性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趋于平衡。虽然患有先天性的宫颈癌,并且被医生判定不能生育,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艾比去追寻自己想要的自由,不论是性关系中的自由抑或是精神层面上的自由。

     在影片中女性主义的外衣下,我们看到的是三位女主在时代背景下的迷惘,她们在迷失和找寻中不断的徘徊,她们根据自身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而将其外化。比如艾比一定要让大家讲出“月经”这个词,朱莉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第一次,这样看似是女性的独立、进步以及观念的更新,但其实可以理解为她们处于一个对于自我没有完全认清的状态中。

     我想,作为一部自传式的电影,在让女性去活出自我追逐自由的同时,导演更多的是希望男性能够成长为一个尊重女性和理解女性的成熟男人。电影中出现的女性主义的书籍和放纵自由的朋克音乐,都恰好在关键时期帮助了杰米的成长并且点明了导演的用意。

     在这三位女性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女性主义对她们的影响,但是她们没有政治、没有运动、没有抵抗,有的只是在找寻自我的忐忑的心境下不断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