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亲爱的,他谁都不是 | 2017“电影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优秀影评

图片丨《面纱》海报

 

作者:张蓉

 

     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这句话崇拜过很久,但现在看来,这话真的不够深刻,虱子带来的仅仅是痒,是肮脏、不适,是哪怕在众人面前也不得不挠的无奈和不堪。不,不止是这样,人生要痛得多,也要深刻得多,比如毛姆在他唯一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面纱》以及同名电影中的探讨和追问。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被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卢兹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被英国女王授予勋爵爵位。

     似乎很多英国女子将找到一个杰出的丈夫视为事业,《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简·爱》中的简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萨拉,《面纱》中的凯蒂也一样。但直到25岁,凯蒂还是没有成功把自己嫁出去,这个时候,回到伦敦度假的费恩向她求婚。费恩算不上成功人士,只是一个政府雇佣的细菌学家,远在香港谋职,且生性孤僻,但谁又知道他不会是自己这个年纪所能遇到的最大的麦穗呢?嫁给他跟着他来到遥远的香港之后,凯蒂才发现,细菌学家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最要命的是,这个男人刻板、无趣。直到有一天一个天使般的人出现了,他身体每处地方都完美无缺,梳着优雅的发型,穿着非常讲究,她喜欢他卷曲的小胡子,最迷人的地方,是浓眉之下的那双眼睛。他才华横溢,弹了一手好钢琴,他对她说,跟她初次见面的那个晚上他快要疯了,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这个人是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

     很快,凯蒂和查理的恋情被丈夫发觉,丈夫别的没说,只开出了条件,要么和他去霍乱猖獗的湄潭府,要么查理愿意离婚娶她。凯蒂满心希望去找查理,查理的态度出乎她意料。她不解地问他:“当初你不是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其他的你都不想要吗?”查理的回答坍了天下所有男人的台:“亲爱的,当一个男人爱上你,他的话是不能字字当真的。”——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香港电影《胭脂扣》,男人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堪,你既然发誓和心爱的女人一同赴死,为什么却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苟且偷生?还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花花公子罗道耳弗还要令人不齿,他居然在勾引包法利夫人时就在想,如果勾引成功之后我该怎么摆脱她……,我的意思并不是只有某某恋的人才能创造出超级的作品,而是因为男人和女人真的来自不同星球,那些少数被粗心的上帝遗漏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的几个恰好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星球上的居民。

     扯远了,继续说《面纱》。当凯蒂在悲伤和绝望中回到丈夫身边时,她发现丈夫早就料到了这个结局,而且她意识到,他带她去那个霍乱之地是为了惩罚她甚至杀死她。

     在湄潭府,人们成批地死去,几乎来不及埋葬。丈夫每天医治病人,清理城市,想办法弄干净人们喝的水。他根本不在乎他去的地方、做的事是不是危险。修道院里的修女崇拜他,把他当成英雄。她不得不承认他那些出众的优点,甚至有那么一点不易被人察觉的伟大之处。这个时候,她开始为这个先前觉得毫无魅力的男人感到骄傲,而惊诧于她当初竟然不爱他,却爱上了那个一钱不值的查理。

     爱意初起时,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在让人难以忍受的寂静中,丈夫问她:“孩子的父亲是我吗?”如果凯蒂还是以前的那个肤浅、虚荣的凯蒂的话,她一定会回答是的。她知道只要自己这样回答,他一定会相信她。但这个时候她已经变了,查理的不堪,霍乱中成群死去的人们,出身法兰西名门望族的院长嬷嬷纯洁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丈夫的勇敢和伟大……于是她哭着说:“我不知道。”

     因为是费恩医生的妻子,怀孕之后她在修道院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和宠爱。她设想,等一天他原谅了她,她一定不惜任何代价来弥补她的过错,可是,有一天晚上她被惊醒,来人告诉她丈夫染上瘟疫病倒了。她不顾传染的危险,陪护他,亲吻他。丈夫死后,她走出帐篷,看见“几缕烟雾在空气里盘旋了两圈,然后消失不见了。这就像人的生命。”

     小说和电影在结局的处理上区别比较大,小说的结局是怀孕的凯蒂被当成了从疫区回来的英雄,查理的妻子把她接到家里,她甚至经不住诱惑再次和查理共度良宵。事后她开始鄙视自己,她对追过来的查理说,那个对你充满了渴求的女人,绝对不是我……我唾弃她,憎恨她,鄙视她。她希望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个女孩,她要把她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而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一辈子依附于他。电影的结局是凯蒂带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伦敦,从一家花店里出来时偶遇查理。见到他,她未有半点惊慌、暧昧或者残存的爱慕,当查理带着自以为魅力十足的笑容说他将在伦敦停留两到三周时,她未等他说完便和他说再见。母子俩过马路时,小男孩问她,妈妈,这个男人是谁?凯蒂回答,他谁都不是,亲爱的。

     从刻骨铭心到他谁都不是,是一个女性的觉醒和成长。我当然喜欢电影的结局,它更文艺,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可数年之后再翻开小说,我发现,毛姆自有他的高超和深刻之处。揭开面纱之后,生活真的一点也不温情脉脉,它很残酷。被华丽面纱覆盖的查理,是凯蒂的致命诱惑,尽管他残忍地伤害过她,她还是无法抵御。可一旦回到自己家中,看到没有挪动过位置的摆设,看到丈夫发现她和查理奸情的那天一直盯着的一张报纸,报纸犹在,人已远去,她彻底觉醒了。人的成长之路不是一条直线,它可能反复,甚至走回头路。真正能够成长的人,是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比如凯蒂,她在爱情、欲望、背叛和死亡的漩涡中挣扎,将人生的面纱从她眼前渐渐揭去,她也渐渐从一个无知、虚荣、庸俗、轻浮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高贵的女子。

     我想多数女人都会最终爱上费恩医生这样的男子的,他没有高的地位,但他靠自己的专业和努力获得尊敬;他害羞、内敛,但他懂得爱与责任;他有道德感,凯蒂问他当时明知道她与查理在房内为什么不冲进去,他回答“或许是源于一种古老的品格,我因高傲而不屑武力。”他明知自己所爱的人不完美,但是他死心塌地爱着她。他对凯蒂说:“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千疮百孔依然坚持,明知不完美依然爱着,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