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最佳疗愈 | 2017“电影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优秀影评
图片丨《深夜食堂2》海报
作者:何舒娴
吃是人类无法抗拒的生存本能,所以谈论食物就是在探讨人生,食物的滋味也就是生活的味道。深夜能够隐藏秘密也容易使人孤独,因此深夜食堂将孤独的人在深夜聚到一起探讨人生。想必这也就是生意还不错的原因吧!
一直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深信不疑。但现在全民小康的时代,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还没有跟得上,所谓有钱人对食物的苛刻要求似乎并不能代表着他们对精神世界也有着完满的追求。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来不及消化一切外界刺激的我们,便开始对内心的世界要求更为简单,要求释放不安的情绪;外向也会表现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简单的食物往往从物质和精神上可以给予最佳的慰藉。深夜食堂里的社会边缘人、烦心事都像极了我们自己,即便吃食极具日本特色,都不影响作为异国观众的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深夜食堂2与电视剧的差别不是很大,只是故事多了些,人物和场景也跟着丰富了些,讲述故事疗愈生活的主题还是贯彻始终的。穿丧服出街吃夜宵的女子,经历了事业上的打击,正准备再次鼓起勇气的时候,又被一个葬礼骗子欺骗了感情。同时,故乡亲人的去世却让这位穿丧服也很美的女子找到了真爱。电影会放大戏剧冲突,但还是正确揭示生活就是会先甩你一巴掌又给你一把糖。不知不觉中,你就会成长起来,哪怕你还是坚持做自己,那个自己早就打怪升级了。所以爱她的男子说喜欢她的大致原因就是喜欢她的样子,喜欢她做自己。所以她点菜的时候总是和老板讲:还是老样子。
电视剧版的深夜食堂里面出现过这样的俳句:人世间,流浪人归,亦若回流川。我更倾向于的解释是人生是轮回流转的河流,但每条河都有自己的轨迹。丈夫早逝、开了一辈子荞麦面馆的老板娘对爱吃乌冬面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儿子和当年的父亲一样不想继承面馆,想要自己的生活。深夜食堂的老板告诉他,他父亲是因为爱他母亲才继承了面馆营生。儿子又为了他心爱的女人偷学做面手艺。是啊,每个人都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但总不能如愿。因为,我们还没能接受我们只是非常努力地在过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现实。故事里的妈妈和食堂里遇到的大龄女青年相聊甚欢,乃至认为她是完美的,但却不能接受她成为大儿子十几岁的儿媳。承包了整部电影笑点的同时,也在讽刺我们指点别人的人生轻而易举,一句鸡汤好像可以解救朋友于水生火热之中,但仍过不好自己的日子。
在笔者看来,深夜食堂里的食客是要比街头巷尾论人家常的妇人好得多。他们聚集在一起,吐槽、揶揄,但从不插手别人的生活;他们发泄、倾听,但从不提供解决方案,说出去的话也就说出去了。再不济,老板的手艺在那儿,吃完了也就有力气和生活战斗。总体来说,食客们都是在自我疗愈,深夜食堂提供了场所和媒介。不过,令我意外的是第三个故事,年轻时抛弃孩子私奔的老妇人,却得到了食堂所有人的帮助,远远地见到了儿子一面。这可能是对食堂的一种集体感情回馈,或者是为了电影故事的完整性,情感表达上有点用力过猛。大量的外景使整屏幕色调都过于明亮,深夜的故事拿到白天讲总没那么美好。不过故事没有以儿子原谅母亲,母子团圆结尾,还是值得庆幸的。自己的错误不能强求别人的原谅,母亲见到了儿子便也完成了自我慰藉。本来生活也就是自己和自己较劲,这不是逃避,是一种自我宽恕,自我解放。母亲晚年生活也过得不好,又何必将往事放在心头,当下面前老板做的猪肉汤饭更值得好好享受。
电影里的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被抓的葬礼诈骗犯正滔滔不绝说着各式鸡汤和大道理,女警官嘲笑道:你都是网上抄袭的有什么意思。这和我们朋友圈的转发评论并没有区别,但笔者希望这篇影评不是。
笔者还很年轻,不足以谈人生,但是享受通过电影得以一窥生活的方式。想必,你我应该都去过刀疤老板的深夜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