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每日新闻66
DAILY NEWS每日新闻
18
www.siff.com
爵士调
FILM
2017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V Festival
□佚名
上世纪20-60年代,日本的电影“三杰”,即黑泽明、小津安二郎以及沟口健二。国内的观众对前两位早已推崇备至,然而对沟口健二就相对看少,讨论也少了。然而在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埃里克·侯麦以及雅克·里维特等,无不对这位东方导演的长镜头的使用惊讶不已。马赛尔·马尔丹的名著《电影语言》中也对沟口的电影《雨月物语》进行了分析。1952年至1954年,沟口健二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三度“擒狮”,可谓风光无限,史无前例。他们分别是:1952年,斩获国际奖的《西鹤一代女》;1953年,获得银狮奖的《雨月物语》;以及1954年,再夺银狮奖的《山椒大夫》。以此风头而论,沟口健二当排在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之前。
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再次重放《雨月物语》,其故事元素都来自上田秋成的《古今怪谈雨月物语》,而这部1776年正式出版的五卷九篇志怪小说都来自于中国的《剪灯新话》和《三言》。这些发生在“雨湿之夜”和“参横之晨”的鬼故事在沟口健二的这部影片中成为对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有效控诉手段。
1952年出品的《雨月物语》叙述的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借两个家庭的分合叙说了两个现世时空的故事,渴望并追求当一个武士的藤兵卫在妻子因追寻他时沦为娼妓之后,幡然醒悟,回到家乡重新修复家庭的生活。而一直安于小家安康、追求富裕的陶瓷匠人源十郎在遇见一个要买他瓷器的美艳女子,被迷惑,乐不思蜀后,被一行脚僧告知此女子虽为城主的女儿,却是在权利争夺的战争中全家都已死亡的女鬼。迷途知返的源十郎回到家中,妻子已逝,只留下孤女与他相伴。
故事的表层意图是向观众展现一幅战争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群,无论是贫民还是贵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性,都无一逃脱的社会灾难图景。然而,在观赏这部影片过程中,无不为沟口健二的段落长镜头所震惊。通常在巴赞所强调的长镜头理念中,需要严守叙事空间的统一和纪实性。但是,沟口健二在《雨月物语》中段落性的长镜头是通过场面调度来完成的,真实与虚幻可以一个镜头来完成时空的嫁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源十郎逃脱女鬼的控制,回家寻找妻女的那场戏,他一走进家门,只顾呼唤“宫本”,室内一片清冷,他一直跑到后院,又从外面(我们透过屋内的两扇窗户看到他的运动)绕回到屋里,进屋后看到燃起的炉火,镜头移到前景妻子像平常一样在灶前烧饭,这一气呵成的镜头如此令人惊艳,成为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长镜头之一,也再一次佐证了东方美学的长镜头与西方长镜头美学的差异之处。日本著名的史学家佐藤忠男认为,日本电影所遵循的不是180 度的轴线概念,而是 360 度的空间概念。沟口健二能把日本歌舞伎的空间观念和日本绘画中卷轴画的空间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很独特的风格。
总之,取材于中国鬼故事的电影《雨月物语》,其现实性与虚幻性两个时空中丰富的想象力来结构彼此,这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影依然是值得深度学习的。
一样的长镜头不一样的时空观
——《雨月物语》
DAILY NEWS每日新闻
19
www.siff.com
爵士调
FILM
2017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V Festival
□佚名
该片由迈克·米尔斯自编自导,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提名。2010年导演曾凭借半自传电影《初学者》名声大噪,时隔六年,他又带来了这部新作《二十世纪女人》。影片既讲述着男主杰米在迷惘的探索阶段如何和母亲相处,又记录了在1979年出现在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电影的时间跨度让人迷惑,那些平静的如耳语般的旁白娓娓道来,将片中人物裹挟进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分别从导演的角度和片中人物的角度感受着他们自己的心路历程,感受着他们是如何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寻着自我。
导演经常在叙述中穿插大量的图片蒙太奇和声音蒙太奇,刻意地来营造时代感,从而唤起观众对于时代背景的认知。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美国,充斥着女性主义运动和性解放运动,作为一部对当时女性致敬的电影,《二十世纪女人》没有在女性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并没有旗帜鲜明特立独行地想要为性别争取到一些政治身份的认同,但它对于性和性别的观念却是包容而超前的。
导演善于运用一些细节和一些微小的事物来刻画片中的人物,让人物呈现出一种迷人而饱满的“肌理”光泽。女主罗西娅出生于大萧条时代,她先是进入了空军学院,然后成为大陆罐头公司绘图室的第一位女性员工,40岁才生了儿子杰米,之后又与丈夫离婚,一直以来都在独自抚养杰米。年代和她所处的环境以及她的切身遭遇造就罗西娅独立坚强的个性。罗西娅约会过很多男人而且不会和一个男人约会时间过长,她一直处在一个独身主义的状态,她理解爱同时也渴望爱,但是她不会吸附于一个男人来将就她的爱。在当时混乱和浮躁的美国,尽管罗西娅不愿意接受当时的文化,但是她不得不承认她与当时的社会脱轨了,她踌躇不前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7岁的朱莉,她的生命中有两个关键词:叛逆和性爱。深受性解放感染的朱莉享受性,喜欢和别人发生肉体上的关系,你可以看得出她对于性的迷恋同时也能看得出她对于性的坦诚,她只想证明一点:性不是羞耻的产物,它是美好的。与此同时,朱莉总是晚上去杰米家过夜,但是她从不和杰米发生性行为,而是在杰米这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包容。或许在朱莉心中只有自己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她可以通过对身体的支配以及对性的获取来完成在迷惘的生活中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性别范畴外的自由的追求。
片中的另一个人物艾比,在我看来,艾比是浪漫主义的,朋克只是艾比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一个工具。比如当艾比要和威廉发生性行为的时候,艾比要求虚拟一个故事来完成这次性行为,然而在这次性行为中,艾比同样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存在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两性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趋于平衡。虽然患有先天性的宫颈癌,并且被医生判定不能生育,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艾比去追寻自己想要的自由,不论是性关系中的自由抑或是精神层面上的自由。
在影片中女性主义的外衣下,我们看到的是三位女主在时代背景下的迷惘,她们在迷失和找寻中不断徘徊,她们根据自身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而将其外化,比如艾比一定要让大家讲出“月经”这个词,朱莉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第一次,这样看似是女性的独立、进步以及观念的更新,但其实可以理解为她们处于一个对于自我没有完全认清的状态中。
我想,作为一部自传式的电影,在让女性去活出自我追逐自由的同时,导演更多地是希望男性能够成长为一个尊重女性和理解女性的成熟男人,电影中出现的女性主义的书籍和放纵自由的朋克音乐都恰好在关键时期帮助了杰米的成长并且点明了导演的用意。
在这三位女性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女性主义对她们的影响,但是她们没有政治,没有运动,没有抵抗,有的只是在找寻自我的忐忑的心境下不断地前进。
女性主义的另类解读
——《二十世纪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