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每日新闻64

 DAILY NEWS每日新闻

14
www.siff.com
特别关注
FILM
2017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V Festival
默默耕耘 点亮精彩
用志愿服务“守护”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的魅力不只是明星、导演们的加盟,也是一批不为人知的志愿者们默默付出的结果。
 本版均为《每日新闻》记者 吴恺 实习生 朱佳敏 摄
 
□《每日新闻》记者 陈诗松 实习生 姜启航 崔洁
 
        流光二十载,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视电影节已逐渐进入尾声。光鲜亮丽的明星、导演是镜头前的焦点,热心影视的普通观众贡献了电影院的阵阵掌声,但还有一批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青年志愿者,同样在电影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在嘉宾注册、论坛及典礼会务、组织评奖、嘉宾陪同、翻译字幕、抵离服务等岗位上坚守奉献,犹如一台大型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默默无闻,却维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
    酒店588号房间,上海国际电影节外宾接待秘书处,陈肖霞第三年来到这里。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是每年固定与组委会合作并输送志愿者的高校,陈肖霞是东华大学专门负责两节志愿者活动的带队老师,主要负责选送本校优秀的大三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及亚洲新人奖的接待工作。
    多变的嘉宾行程,固定的志愿者空闲时间,使得如何有效协调两者成为陈肖霞每年的头疼难题。每天早上八点钟准时到大本营上岗,不仅要机智地抽配有限的人手以适应剧组的临时安排,细心耐心地与各个公关公司对接细节同样是陈肖霞的日常工作。
    电话铃又响了,为了保证今晚亚洲新人奖嘉宾按时出席,陈肖霞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收到嘉宾化妆时间推迟的电话了。下午4点半准时发车送嘉宾到红毯现场,颁奖典礼结束后,集合嘉宾,按照嘉宾需求,安排派对路线和酒店路线,待嘉宾行程完全结束后,接待组的志愿者们方能结束工作,搭车回家。陈肖霞坦言,今晚或许是她这些天里最累的一晚,但她仍会全力以赴。
    相较于第一年的青涩稚嫩,如今的陈肖霞处理各类琐碎工作时,越发得心应手。“这三年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熟能生巧了。”陈肖霞笑道。从剧组落地之前到离开上海,哪个时间点需要做什么,该提醒一百多位志愿者做什么,预防嘉宾出现什么状况,陈肖霞已做到胸有成竹。
 
08:00
“大本营”里得心应手
DAILY NEWS每日新闻
15
www.siff.com
    “下午4点30分准时上大巴,赶往红毯现场。”电话那头传来志愿者负责人的“指示”,姚海霞收到后马上打电话给她负责的土耳其导演,用熟练的英语礼貌地提醒她2点钟需要先化妆。志愿者工作就是要细到化妆、吃饭,甚至去洗手间的时间,不然就会延误到后一项行程安排。“因为外国嘉宾的处事习惯和我们不同,而且这边情况他们也不够了解,所以接待外宾的我们需要更加有耐心,每一点都要提醒到位。”
    姚海霞是来自东华大学大三英语专业的志愿者,独立负责土耳其电影《尘埃》导演Gozde Kural的接待工作。行事干练是她一贯的风格,所以负责人陈肖霞放心她一个人接待外宾。
    然而,事情总有意外,姚海霞第一天就碰到了赶场问题。Kural过来的飞机晚点了半个小时,原计划要先去酒店放好行李、梳洗一下再去亚洲新人奖的提名酒会。可是现在时间有点紧了,姚海霞考虑到下班高峰可能还会堵车,便果断决定直接去酒会。不过又一个难题来了——怎么说服Kural这个酷酷的“小姐姐”。她首先强调了酒会的重要性,又提议梳洗可以在订的车上进行,成功说服了这个女导演。因为这次别开生面的沟通,姚海霞还和Kural成为了谈电影、谈读书的好友。
    相比于负责接待嘉宾的志愿者,作为助理负责志愿者分配及对接工作的宫小童每天都要在办公室呆上七八个小时。接连两晚的大型活动,从提名酒会到红毯颁奖典礼,让第一次参加电影节的宫小童有些吃不消。从松江搭乘地铁过来的她,每天都在市区与郊区间不停穿梭,随时处理各类紧急情况,比如嘉宾突然改变行程离场,及时接机订车等。可是看到团队成员都在加班加点、互相鼓励,她就瞬间有了动力,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同行的指导老师也以过来人的身份教了她很多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
    作为志愿者和剧组的桥梁,宫小童还得照顾两方的时间和情绪。有一次,有个志愿者临时有事,没有办法过来,而剧组这边又要参加一场重要的活动,宫小童需要临时协调。在打了十几通电话后,离活动又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焦头烂额的她终于找到了一位可以过来的替补人员,顺利地解决了这一事件。
 
13:00
突发情况应付裕如
接待处的实志愿者正在介绍相关事宜。
 
young11236_02.jpg
 
young11236_03.jpg
 
young11236_05.jpg
 
young11236_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