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每日新闻57

 □《每日新闻》记者 张逸麟

 
    “摄影机在这部影片里似乎消失了,导演硬生生地把观众扔进了‘分贝人生’的生活里,底层人物的情感、困境如此鲜活地呈现在银幕上,同时又保留了人性温暖、柔弱、然而又坚强乐观的一面……”
    这段话是亚洲新人奖评委们对于参评电影《分贝人生》的评价,这部马来西亚电影在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礼上大获丰收,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占据了6个奖项的半壁江山。
    在评委会主席王小帅看来,《分贝人生》斩获亚新奖最佳影片几乎没什么悬念,“一击而中,就是他了”。当然今年亚新奖参评影片还有很多出色的作品,而且题材丰富多彩,比如展现藏区僧侣在信仰与家庭间挣扎的《被阳光移动的山脉》,也有台北都市寓言《强尼·凯克》,还有反映“留守儿童”生活的《石头》、讲述战争后遗症的《静默之下》等等,呈现了亚洲不同地区人民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生活场景。
    王小帅坦言,自己看了很多参评影片,感觉不少影片的水平媲美金爵奖,同时又能明显的感觉到新人的锐气。这是难能可贵的气质,而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新奖的初衷,就是为了给新人们展现自己的舞台,鼓励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
    电影这条路不好走,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也许义无反顾,但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他们既需要冲锋的号角来激励自己,也需要坚盾来防备那些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困境,作为日本知名影星,常盘贵子在给亚新奖新人们的寄语中就回忆起当年张国荣对自己的扶持和呵护。
    “第一次拍电影,不会有顾虑,就拍自己想要的东西,年轻的冲动荷尔蒙非常重要。”王小帅说,“亚新奖对这样的创作是要保护的。未来他们可能会创作更多影片,但现在是花朵,需要呵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亚新奖是功德无量的事。”
    当然,这个时代对于电影新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非常频繁,亚新奖形象大使徐峥在昨天的颁奖礼上向新人们发出邀请——踏上“一带一路的电影之旅”,在这条文化纽带上,相信亚洲的电影新人们能够更顺利的扬帆起航,追逐自己的梦想。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官方微信
号角与盾
【卷首语】
出        品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组委会
                       青年报社  上海日报社
总 监 制      吴孝明    李    蓉
 
总 策 划     傅文霞    童    颖    王    晔
                       於    侃    杨乐乐
总  编  辑       李清川
主        编       李宇皓    
执行主编       苏庆先    杨建国
统        筹       金芝秀    谢    雯     
                       
文字记者       陈    宏    郦    亮     张逸麟
                       陈诗松    陈颖婕     陆安怡
文字编辑       梁超业    蔡报望     明玉君
助        理       张锦秋    
文字实习生    崔    洁    何文琪     倪佳濛
              姜启航    贾育楠     李懿瑄
                       郑茹馨
摄影记者       吴    恺    张瑞麒  
摄影实习生   朱佳敏    演清扬
特约英文记者      Joyce Xu     Liza Li
                             Emily Yao    Rich Zhu
特约英文审读     David Maguire
视觉总监       谭丽娜    郭童谣     
视觉编辑       徐子杰    吴惠文
亚洲新人奖只是登台的第一步,这群影坛新人们的绽放才刚刚开始。 CFP 图
1442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