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4
每日新闻55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暨中国电影发展论坛举行
专家:对于电影的未来,不必悲观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几位主笔对当下电影产业核心问题作出了独家解析。CFP 图
《每日新闻》 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李懿瑄
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昨天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与之相关的中国电影发展论坛同时举行。《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几位主笔对当下电影产业核心问题作出了独家解析。
怎么看
2016年电影票房的增速放缓?
2016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约为4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3.73%,陷入疲软境地,并没有实现2016年初提出的600亿元的目标。整个2016年,国产电影制作总数达944部,院线上映334部,但在豆瓣上评分超过7分的高分电影,只有15部。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警示与反思。
《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主笔、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刘嘉提出,从市场研究角度来看,得益于中国市场巨大的体量,中国在全球影业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发展放缓、微跌而受到巨大影响,但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要根据中国电影市场的特点来进行操作。
刘嘉说,对待电影票房的停滞,不必过于悲观,但也要引起重视。同时也要借此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首先,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体量大、规模大、潜力大,中国人口基数带来的红利在电影产业中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这是大有空间可为;其次,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电影市场中也承担着重要引擎的作用,对国际票房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但由于过量资本涌入,造成投资高热,资本仅造成市场低效率,催生出电影产业的瓶颈——规模与效率的悖论;第三,尽管国内市场足够大,但距离走出国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不是万能的,真正让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之源在于内容、创意、专业人才,要努力促进我国电影的多元化,创造真正的内容,而不要单把希望寄托于海外合拍片等部分。”

与会嘉宾合影。 CFP 图
怎么看
中国电影制作的未来趋势?
在对中国电影制作创作的特点与趋势进行讨论时,《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主笔、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员刘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强调中国电影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多样化的电影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但他更提出了“头部大片成为市场赢家”的概念。所谓“头部大片”就是指大投资、名导演、明星与大公司组成,影片制作品质中上再加上好的营销,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益。
刘藩还提出,虽然国内IP热已经开始退潮,但是对于IP要有客观的看待,国外目前很多影片仍旧是由经典IP改编而成,例如《蜘蛛侠》等。IP改编中,IP原本品质是基础,但改编创作才是最关键的。同时也要重视后期制作的成本,大部分影片在后期制作投入的经费太少,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影片品质不尽于人意,但这些现象日后将会改善,这是产业成熟的表现。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那些能够涉及社会民意表达的影片,能够去呼应大众社会心理,主打类型都很可能会取得成功。
与会专家还提出,目前中国电影的投资体量已经站在世界前端,但工业化发展尚在逐步完善中,为了达到满足大制作高规格电影制作,拥有专业、完备、系统的拍摄服务流程这个目标,中国就必须建立国际化标准,形成影视制作基地战略格局,这样才能实现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