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3
每日新闻51
专访秦海璐:我为什么会来创投?
让专业平台验证项目的可行性
《每日新闻》记者 陈宏
在本届电影节的创投会议上,很多人都惊奇地发现,想跨界做导演的著名演员秦海璐也报名参加了,并且她的电影项目《一意孤行》还成为“青年电影计划”的10个入围者之一。昨天下午,她接受了每日新闻记者的专访,透露自己就像一名普通的新导演一样,参加了创投的所有环节,比如公开陈述和约谈。她还解释了自己此行的目的:让专业的平台,验证自己项目的可行性,感受一名新导演应该感受的每一个环节。而就在结束专访后7个小时,她的项目成为“万达特别关注项目”。
其实我并不差钱 这里能给我真实而专业的反馈
Q:以你的人脉和资源,为什么想到来创投寻找投资?
A:我这样的人来拍戏,不差钱,真的,太多人要给钱,要给很多钱,那么有时候就会混淆我对资金投入的判断。我说这部片子我3000万就够,但有朋友说必须8000万。我不知道该怎么花出去——一个谈恋爱的动作戏,我说要这么多干嘛?很多人就说,投资太小,第一不符合你的身份,第二盘子小也不好运作。我就迷惑了,我又不是要吃掉制作的钱,从制作上赚钱,赚再多也不如我做演员赚钱多。所以,我就想知道我这个项目真实的情况,它到底需要多少钱。
Q:有人调侃说,各大电影节期间,去咖啡馆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有一个什么项目,张艺谋特别想拍但他已签了另一个项目,冯小刚也被一个项目拖住了,谁谁谁特别想演,这样的忽悠,在你的项目筹备过程中,遇到过吗?
A:当然遇到过,太多了,真的有太多人来跟我说他们可以做这个项目。我做演员也同样会遇到,有的戏拍完一年多了,还没拿到片酬,因为制片人此前也被忽悠了。有时候,今年发布了一堆片单的公司,第二年没声音了,因为已经倒闭了,推进的日程并没有多少。说起来有那么多人要给你钱,但哪有那么多好事啊,就算真给,我也不敢随便拿。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的创投单元,就很正式了,所以我来这里也放心。
Q:所以,也不只是来找投资?
A:是的,我选择创投,找钱不是最终目的。做导演,我就想从头开始,感受每个步骤。其实,电影节的创投单元,是很正规的:第一轮是剧本通过专业人士选择,有选拔和评选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能力,可培育的项目才可以参与入选,我想做这样的验证,这个剧本我自己觉得好,并不是大家都觉得好;第二轮是(买卖双方)约见,所以我在第一波就被约满的时候,还有点窃喜,当然,这不排除有人为了看我,像去动物园看动物一样,但我不介意,就像买电影票,谁管你为什么买呢?这样至少证明了他们对这个业务的兴趣和关注度;第三,我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想知道到底该投多少钱,如果一个人说投8000万,一个人说5000万,还有一个说2000万,我就会迷惑,但10个人中有好几个人都说同一个数字,我会选择最多的那个,因为这是专业人士的验证;第四,我比较懒,如果一个一个投资方去聊,我也不可能把剧本发给20家,但在电影节的创投平台上,大家可以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我也不欺负你,你也不压着我。
Q:取得想要的效果了吗?
A:这几天谈下来,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来接洽的是各大影业公司的一线工作人员、项目经理,他们汇报给老板时,可能会不断加码,但那是另一回事,不代表真正的制作成本。
为做导演我做了10年准备 来陈述时有了多年未见的紧张
Q:在创投经历了一个新导演需要经历的全程,是什么感受?
A:那天去做项目的公开陈述时,上台时有点紧张和忐忑。我不跟你假装哈,告诉你个事儿,早上起床后我扦裤脚,结果越扦越紧,真的紧张。不过现在,我很开心,因为感觉是一场硬仗打下来了。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心情,在记忆中应该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了。
Q:为什么要做导演呢?
A:我是学刀马旦出身的,但从未有人找我拍过武打戏;而在大学,我学的是喜剧,整个班都是学喜剧表演,后来我们老师说,毕业后你们演的角色却一个比一个悲、一个比一个惨。在演员行业里,我还有非常好的机会去发展,但这个才是真正代表我个人的,所以想做带动作色彩的喜剧片。其实,我不太喜欢悲剧,日子已经过得很苦了,我比较喜欢的喜剧类型是黑点狂想曲,《钢的琴》的气质也是那样的。
之前是我自己在写剧本,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有人送别的剧本来让我帮忙看,问有没有可行性,我看完了特别喜欢,又得知还没人做,所以就约编剧见了一下,这也是编剧的第一个剧本、第一稿,我们谈了大概一个月,就决定要拍这个戏。
这个戏,讲述的故事是,每个人都有一意孤行的时候。主角被人设计后,他是怎么选的,主要讲一个人的选择和成长。喜剧和动作会占到大的篇幅,但力量点不在那儿,而在成长的部分和选择的部分。
Q:管虎导演前两天在创投说,秦海璐现在一看就是导演的样子了。为了做导演,做了什么准备吗?
A:圈内朋友很多之前都不知道我要做导演。管虎导演这么说,可能是因为我在现场有全局的考量,这其实不是演员的工作。我最早的时候,28岁做过一个剧本,叫《我不是北京人》,当时想做导演的,但在接触整个幕后时,感觉有点吃力,因为跟人家谈的时候,有的问题我不是很懂,我说不能打没把握的仗,所以就暂时放下来了。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非常有心去注意幕后工作,并参与实质性的工作——拍戏时,我都会参与到幕后工作,比如剧本调整,和导演沟通等;此外,我也做过编剧,还拿过奖;做监制也很成功,我自己也喜欢做,可以出谋划策可以介入每个部门,但又不用负责任。
所以,我今年38了,我觉得,花十年的时间准备,也够了吧。目前觉得挺充分了,估计要等美术、摄影进组之后,我可能才会有不那么了解的工作。

秦海璐的电影《一意孤行》成为“青年电影计划”的10个入围者之一。
《每日新闻》记者 吴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