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导演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别想太多,拍好自己想拍的再说!
6月21日,以“走向国际的中国青年电影人”为主题的金爵电影论坛在上海举行,国际著名制片人、亚洲新人奖评委麦克·J·沃纳,导演李睿珺,演员李梦,黑鳍文化传媒合伙人王子剑等出席,编剧史航担任主持。大家在论坛上就中国青年电影人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入围国际电影节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分享宝贵经验。
别总想着打入国际市场,拍自己想拍的
近年来,王子剑的黑鳍文化一直致力于国产艺术电影的发行推广,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作为《路边野餐》的制片人,王子剑让这部制片成本仅50万的新锐导演处女作取得了13个电影节的奖项。谈及其中的过程和经验,他说:“对于制片人来说,如果你的电影从定位上是一定需要海外销售的,那么开机、结束时间都应该有计划。如果导演之前有过好作品,大家对他的新作感兴趣,在开始之前也可以做好预售的空间。”
王子剑
在王子剑看来,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就应该专注于作品本身,不应该想着拍了电影就一定要去电影节,自己想要表达的欲望、电影语言真正革新的部分才是最有价值的。而对于想要闯入国际影坛的青年导演们,王子剑十分诚恳地提出了两点建议:“如果一个新的导演想要去海外的话,首先就是别想那么多,拍自己想拍的,等你拍完的时候去找一家销售公司。”
麦克·J·沃纳
帮助制作发行过《鬼子来了》《一代宗师》等经典影片的制片人麦克·J·沃纳也十分认同王子剑的观点,他在现场忠告中国电影人:“你在拍电影的时候千万别把国际市场放在你思考的首位,你要拍出你看重的电影,在中国能够引起共鸣的电影,这样的作品在海外才能够同样引起共鸣。”
好电影无关成本,不要为拍而拍
作为现场唯一的导演,李睿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两位制片人的说法。自2007年独立执导第一部个人电影《夏至》至今,李睿珺共拍摄了五部长片,先后入围了包括柏林、戛纳在内的多个国际电影节。当年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影片,包括李睿珺在内只有7个主创,靠着一台DV和一堆200瓦的灯泡就开始拍了,演员都是他的家人和朋友。他说:“重要的是一个导演想要干什么,你想当导演是因为你喜欢电影,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做导演才去拍电影,这是两码事。因为你喜欢电影,就意味着你什么都可以做,如果你只是想要做导演,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睿珺
对于一些年轻导演将市场环境和资金当做创作的障碍,李睿珺用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的例子劝诫众人:“一部电影的好坏,跟成本是没有关系的,贾法·帕纳西被没收了护照,政府都不允许他拍电影,那种情况下他还能拍成电影而且送到了柏林,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你会比他更困难吗?”尤其是现在数码时代,电影拍摄成本的降低,更能满足和实现导演们的想法,“过去在胶片时代,新导演拍20分钟的长镜头是不可能的,现在一部电影拍一个长镜头都可以,我觉得你要作为一个导演,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你到底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