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歌同行》:一往无前的黑衣人视角
文/独孤岛主
约翰尼•卡什在自己的自传书与电影中皆称自己为“穿黑衣的男人”(Man in Black),一袭黑衣,与低沉的歌喉同不变的木吉他,是他一生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在美国流行音乐史上,卡什的地位与猫王、鲍勃•迪伦、披头士等在同一量级,亦是同时名列摇滚与乡村名人堂的传奇。2005年詹姆斯•曼高德执导的《与歌同行》,是对其传奇人生的再度确认与细读,同时,亦是从卡什的视角出发,对这个世界的一种事后还原。
影片从卡什最负盛名的福森监狱演唱会开始,卡什望着伐木锯,闪回到了四十年代的童年往事,在伐木锯下丧身的哥哥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的原罪。基于这样沉重的基调,影片两次复现的乡间小道,成为塑造卡什性格的重要关口。有哥哥同行与独自向前,造就了一个不羁、沉重又努力摆脱的倔强人物。关于他的第一段婚姻,影片采取相当高明的省略法,直接从卡什的童年跳到了其婚后的岁月,是在为其后他与琼的痴缠之恋作篇幅上的暗示,同时亦在说明,与薇薇安的第一段婚姻,也是卡什沉重人生的一部分。
当然观看这部电影的兴味完全不限于平铺直叙的人生道路展示,而在于通过长篇幅的场景还原重现的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及众生相,包括琼、猫王、“杀手”杰瑞•李•李维斯等当年的巨星悉数登场,大段的solo演唱片段,制造出了卡什得以崛起的真实环境。在众人在音乐技巧上玩到尽处来吸引观众之时,卡什走了一条原生态的道路,逼问现实的歌词与简洁的吉他弹奏,是众声喧哗的战后时代中一股清流式的存在。富森监狱中卡什问监狱长有否喝过给犯人喝的水,监狱长表示只喝可乐。这一段无冲突的冲突相当明确呈示了卡什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存在的意义,他的歌,与他不堪的成长史一起,都在试图印刻下美国历史的侧面与断片。
刚刚在戛纳电影节上拿下影帝的杰昆•菲尼克斯在这部影片中贡献了着魔一般的表演,从体态、表情到演唱方式,几乎与真实的卡什一般无二,在大面积铺光的脸部特写演唱场景中,这种神似更为明显。影片以卡什经典歌曲之名《Walk the Line》作为片名,也是卡什对琼的心意传达,更是从卡什本人的主动视角来展现他所处的时代的。吊诡的是,本片的女主角里瑟•威瑟斯彭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影后,而杰昆却没有得到最佳男主角,若干年后当杰昆再度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大师》里身心入魔,同样未有获得奥斯卡青睐。从表演奖项上来看,奥斯卡的主流意味呼之欲出,约翰尼•卡什是声名显赫的一代宗师,同时亦是一名身体力行反对音乐保守主义的斗士,杰昆实际上是从一种绝对控制的卡什视角出发,来表现他高傲姿态下的疲惫与软弱的,角色爆发力惊人,因此也将离经叛道表达到极致。
卡什在2003年去世后,关于他的历史歌曲与精选唱片每年依旧源源不断地出版着,《与歌同行》长达136分钟,却丝毫不令人觉得冗长,导演对节奏的把控娴熟而圆润,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向观众推出了关于那个时代的各类声画素材,也最大可能地规避了对其私生活的赞同或批评倾向,将一个相对客观的卡什交给观众评判,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