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0

每日新闻32

 

 动画单元:中国动画模仿与发展趋势受关注
  

问:中国动画片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有很多声音指出中国动画模仿日本、美国动画,两位对中国未来动画发展有何建议?

托尼·班克罗夫特(美国,导演):我同意中国动画在某些程度上受到日本、美国的影响,但中国市场仍有很多具有创意且在艺术方面非常有造诣的动画制作人,现在时代在发生变化,中国动画片也在成长,只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特色,我相信中国动画片会有新的发展。

小林准治(日本,导演):其实日本动画产业是在二战结束后从模仿美国的迪士尼开始的,日本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是1958年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片子;1963年,由手冢治虫第一次把《铁臂阿童木》搬上荧幕,它与一般的动画概念并不一样。所以,其实日本动画片从模仿迪士尼开始,然后开始尝试与迪士尼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走上日本动漫之路。我想不管是什么技术,可能都是从模仿开始。中国有着伟大的传统文化,把这些文化传递给现在的年轻人,是动画人应该做的事。手冢治虫工作室在北京也有一间,22年间,我每年都会去两三次,接触了大概500名动画人。最近让我欣慰的是,有很多年轻人是从大学的动画专业毕业,这些孩子拿出的作品很棒,看到他们,我相信中国动画产业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我特别期待中国能创造出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出的动画片。

问:谈到中国动画的投资,目前主要的受众是儿童,还是年龄大一点的成年人?投资上有什么倾向?

袁梅(中国,制作人):这两年中国动画电影已经进入更新换代的阶段,从早期大家熟悉的《喜羊羊》变得更加成人化,明显的标志是《大圣归来》,之后,有更多的青少年涌向电影院。这些动画电影把受众提到了我们动画人向往的更加专业化的受众群,我们公司在做的动画电影受众的年龄段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基本受众——孩子,这是我们的一个成长,我相信我们的动画电影受众会越来越全面,无论是合家欢,还是专业的动画爱好者,都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电影。

近几年我们投资制作了如《神秘世界历险记》系列、《金龟子》系列等,非常开心这两年中国动画电影和动画事业有比较大的进步,而且越来越火,随着前两年像《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火热,动画片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次非常荣幸和几位国际评委一起参与评审,希望看到越来越多越好的中国动画电影。

 

纪录片单元:兴奋看到金爵奖对纪录片的重视

伊卡·范卡瓦第(芬兰,导演):作为纪录片主评委,我非常兴奋地看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对纪录片的重视,纪录片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常常无法像商业影片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但纪录片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去年也参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的部分,我已经目睹了中国纪录片影人的成长及他们精彩的作品和发展的潜力。

想田和弘(日本,导演):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我发自内心地希望纪录片能得到同故事影片一样的待遇,特别是在电影院里能让更多观众看到纪录片,我非常期待本次参赛的五部影片,我相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纪录片有大的潜力,也期待与纪录片同行的合作。

杜海滨(中国,导演):我很荣幸担任纪录片的评委,有人说,比拍电影更幸福的是作评委,接下来这几天我将会很享受地去看这些入围作品。

 

 

德国电影集体展映
从本土视角出发 小成本却有高质量

□《每日新闻》记者 陈诗松   实习生 姜启航

 

“聚焦德国”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地球村”展映单元中的老牌节目,今年从德国本土视角出发,又有一批高质量的德国电影被选入进行展映,让中国观众得以欣赏德国电影的特点与气质。这些展映影片,除了一些典型的具有德国工业气息的影片之外,还有一些让影迷认识德国另一面的文艺片。在昨天举办的聚焦德国新闻发布会上,三位年轻德国导演与在场观众一起分享他们的拍片经历与体验,并宣布展映启动。   

类型多样直击人心

今年参展的德国电影类型多样,影片多达几十部。在这份片单中,有另类的少年公路片《契克》,有改编自暗黑童话的《冷酷的心》,有从儿童视角反思战争的《八月的雾》,有神秘惊悚片《最后一节车厢》,也有讲述罪犯心理治疗的《治疗》。而这些或温暖或残酷,或现实或虚构的电影,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人心的叩问和思考,并引发现代社会人群的深思。

电影是无国界的语言,这些多类型电影在引导中国观众认识德国的同时,也给他们以心灵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冷酷的心》的导演介绍说,这部电影讲的虽然是一对富家少女与穷小子为阶级所困的爱情童话,但却给人们提出在金钱和感情两者间抉择的终极难题。不管是什么影片类型,还是怎样的拍摄方式,百花齐放的德国电影都用光影的笔触勾勒出了世间百态,直击影迷内心。

小成本不等于低质量

相比好莱坞大片的大制作,德国电影的成本要小很多,但是这并不表示质量就没有保证。制作人Dennis Ruh说,电影分很多种,有要拿高票房的商业片,也有专注于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影片,此次来参展的德国电影就是属于低成本但是有高质量的影片。

其实,在小成本的条件下,也能做出很多优秀创作。本次参演电影《治疗》的导演Felix Charin表示,他为了还原犯人的真实画像,就去监狱作为义工工作了半年,体验他们的监狱生活,最终的台词其实都是那些犯人真实的表述。“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预算,而是说花了多少心血,这两者不是等同的、也不是互相矛盾的。德国电影人想用真正有内涵的故事来表现有温度的电影。”

 

EB9T5321.jpg

三位年轻德国导演与在场观众一起分享他们的拍片经历与体验。

《每日新闻》记者 吴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