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向好的基础面没有变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暨中国电影发展论坛举行
6月19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暨中国电影发展论坛顺利举行。论坛分为《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和主题演讲、“中国电影基地建设与工业化发展”主题圆桌论坛两个部分。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为《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致辞,《201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三位主笔: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刘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研究院刘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支菲娜分别从自身领域出发,围绕电影产业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今天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年度票房达到了492亿,与2015年相比增幅11%。其中纯票房457亿,电商平台服务费为35亿。报告的主笔、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刘嘉认为2016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票房增速虽然放缓,但市场向好的基础面没有变,2016年进口片市场份额增加了3.87%,全球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中18部引进了国内,说明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电影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美人鱼》的33亿票房、2月份68亿产出、全年观影人次超过13亿,每个创纪录的数字都说明了中国市场体量大、规模大、潜力大。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调整,而这一调整也是为了新一轮的蓄势待发,关键是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基础和市场。
刘藩就2017年电影制作和创作提出了8个特点及趋势,指出目前国内创作人才稀缺,分众市场致胜和头部大片赢家同吃共存,合拍片中国市场则越来越红火;目前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电影需要提升品质、增强必看性,IP电影需要被客观评价,后期制作工作前置建成常规,改善后期制作投入占比等,并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希望国内电影市场也能向涉及社会民意表达且同时提供沉浸式娱乐的方向发展。
支菲娜通过解读2016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介绍了中国电影业促进与共享的政策环境,通过电影数据分析提出了中国电影业引领与互惠的历史使命,特别是“一带一路”带动眼线国家电影业发展的前景,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格局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中国电影基地建设与工业化发展”圆桌论坛则主要围绕当下中国影视基地发展以及基地电影后期制作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最大的几个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横店影视城、无锡影视产业园、中影怀柔影视基地——的代表分别介绍了自身的发展经验和对于未来电影工业化发展的思考。而美国制片人协会中国事务部部长伊丽莎白•戴尔则作为唯一的外国嘉宾,分享了美国电影工业后期制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美两国之间制作水准的差异化情况。听了嘉宾们的发言,著名导演、监制黄建新作为创作人的代表从其个人作品和自身经验出发,对中国电影创作怎样进行工业化升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