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

每日新闻18-19

 

一个人类学的田野试验
——《特写》

周洛华

 

为这部电影写影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倒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有多么复杂曲折,而是因为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写一段评论和分析的话。
   

以现场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评论影片的拍摄工作?还是以电影院观众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抑或进入到电影所揭示的人物生活中去继续引导其他观众和读者的思考?但我感觉都有问题,因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想打扰其他观众的观感,我不想影响其他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甚至不能惊动其他观众观影时的呼吸。
   

这部看起来粗糙得有些田野调查报告风格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有着奇特的共鸣。这其实是一个有关欺骗的人类学试验。我们大约2岁之后就学会引导别人的情绪,我们之所以学会说谎,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智慧的发育,使得我们从小学会了两件事情,一是和母亲对视后理解了语言和表情之间的关联性;二是和母亲一起指向某一特定物体时,体会母亲对它的情绪变化。说谎的人,实际上智商发育都很高,他们学会了进入另外一个人的角色,用表演的办法,来操纵人们的情绪,一般来说,他们会有一个溺爱他们的母亲,这一点,在电影里面已经有所反映。
   

能够想象另外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这是欺骗的前提条件,其他灵长类动物始终没有学会这一点,因此没有实现智力的飞跃。说谎和欺骗居然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这真令人啼笑皆非。
   

整部电影用纪实的手法表现了1980年代伊朗社会的经济困难。我对于这个国家是很陌生的,对于那段历史也感到陌生,但是我想起了孟德斯鸠的一段话“一个国家的法律是由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也就是说:“法不远人”,没有脱离于人民的法律。这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发。
   

是什么原因,什么动力,什么风俗,什么宗教,鼓励受害者父子撤回对说谎者的指控?是什么动力,什么原因鼓励了说谎者在法庭上的忏悔、倾诉和独白?又是什么力量使得大导演在说谎者出狱时亲自去接他,去向受害者道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啊?他们把说谎和欺骗归咎于贫穷,并将贫穷视作一个人的不幸而不是无能,进而他们又将帮助不幸视作自己天然的责任,这是一段很好的纪录片,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伊朗社会的真实情况,那是一个崇尚正直的社会,一个充满谅解的社会,一个努力学习知识的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充满了温暖和力量的社会。
   

特写的拍摄手法,反而使得普通镜头下的场景更加真实,导演没有告诉你曲折的案情,只告诉了你一个丰富的人性和真实的社会。这是一部难得一见且拍摄技巧剑走偏锋的纪实电影。
 

p24019075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