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F回响丨金爵奖最佳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今日上映:照亮你心中的“花园”
纪录电影《胡阿姨的花园》今日(10月23日)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这是一部历时九年打磨完成的温暖现实主义作品,记录了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动过程中,重庆街头一位普通阿姨的生活,见证她用韧性与诗意对抗生活风雨,也为每个认真生活的人照亮心中的“花园”。该片曾在2024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世界首映,并最终荣获当届金爵奖最佳纪录片。

在重庆街巷的烟火里,藏着一位寻常阿姨的精神疆域。《胡阿姨的花园》记录了胡阿姨与儿子少斌九年(2012-2021)的生活轨迹,此前在影展放映时,多次引发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共鸣。
她曾被生活的重负压过肩头,也目睹着至亲陷在顿困之中,但是她依然用日常的琐碎,和城市角落的零星物件撑起自己的一方天地。那些“别人眼中的废物”,在她的手里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慢慢生长出一片色彩斑斓的小世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她只是以一双发现美的手、一颗悲悯温暖的心,在生活的缝隙里,把困顿酿成了诗意,让平凡长出了光芒。
当精心搭建的花园因城市变迁被拆,她又在公租房的走廊里,把别人丢弃的花苗重新养活,笑着说出“被遗弃的都能活”。然而,影片不放大苦难,只是真实呈现她如何用微小的创造、纯粹的善意,在精神世界里构建起富裕的“花园”,而这份“在裂缝里开花”的力量,恰是当代人最需要的心灵慰藉。
影片中,母子间的亲情拉扯同样动人。面对儿子少斌对生活意义的质疑,母子二人从最初的生死观念碰撞,到后来的磨合共处,展现了困境中亲情的救赎之力。这种真实的情感流动,让影片既具备“社会学案例”的深度,又拥有直抵人心的共情力。

“观影过程让我们乐在其中,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前所未知的世界,增进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2024年,该片入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并最终捧得“最佳纪录片”奖。金爵奖评委会曾如此评价这部影片。
这是一个关于爱、关于亲情的故事。制片人陈玲珍表示,自己第一次看到胡阿姨的素材,就被她的故事打动了,“影片用胡阿姨的花园旅馆为中心,记录了周边一群人的生活”,“她的生活很拮据,但一直在帮助她身边的许多人。”
“我习惯在时间的长河里去打捞普通人的故事。”导演潘志琪则花了近10年的时间,去追踪这样一个让他关心的议题,“在这个故事追寻的过程中,胡阿姨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内在的故事。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片精神的栖息地。”

影片《胡阿姨的花园》导演潘志琪、制片人陈玲珍出席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获奖人员见面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经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推荐,影片《胡阿姨的花园》还曾入围第47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并最终摘获圣乔治奖最佳纪录片。
《胡阿姨的花园》由导演潘志琪与陈玲珍共同担任制片人,韦国潭、韦路出任总监制,姚争担任艺术总监,李文冰、李玮负责总策划,徐小明、梁为超、金正中及尼洛帕尔・马宗达为监制,黄钧妍、陈富、商明、梁译文担任联合制片。影片的音乐、声音及后期制作由浙江传媒学院教师徐晶晶、平凯磊及黄社人等共同完成。影片由杭州镜之南影业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杭州一九零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九零五未来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浙江传媒学院、CNEX、杭州镜之南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潘志琪工作室联袂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