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SIFF SCREENING|再次实现威尼斯零距离

 

本次德国电影大师展将一共放映八部经典影片,目前已揭晓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和玛加蕾特·冯·特罗塔(Margarethe von Trotta)的三部作品以及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三部代表作,今天将为大家揭晓最后两部影片,分别是弗里茨·朗(Fritz Lang)最新完成修复的《大内幕》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的代表作《卡斯帕·豪泽尔之谜》

 

至此,本次影展的所有影片都已揭晓,你猜对了几部?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惊艳世界,弗里茨·朗凭借《大都会》成为世界影坛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也是上海观众最熟悉的德国电影大师。

 

2011年,最新完成修复的《大都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上海的观众们奔走相告,一票难求。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了朗的早期代表作《三生计》;下半年,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德国表现主义影展集中放映了朗的一批经典作品,包括《尼伯龙根》两部、《玩家马布斯博士》《大都会》《M就是凶手》。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飞向月球”单元中推荐了朗被忽视的经典《月里嫦娥》。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人工智能的想象与现实”单元中,再次放映《大都会》。至此,弗里茨·朗在表现主义时期的第一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在上海已经放映过大部分。

 

在《大内幕》最新修复版推出之际,以及在威尼斯电影节经典单元世界首映后,本次影展将该片特别加入展映片单,希望为观众们介绍更多表现主义之后的弗里茨·朗,及其对黑色电影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影迷朋友们提供继去年展映西班牙电影大师绍拉的《狩猎》后,再次实现“威尼斯零距离”的优先观影福利。

 

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的沃纳·赫尔佐格对于上海的观众来说也不陌生了。2016年,《盐与火》入选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2018年,“沃纳·赫尔佐格作品回顾展”在上海举办,放映了包括《陆上行舟》《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等8部代表作,并邀请到大师亲临上海与观众交流。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名导新作”单元中推出了赫尔佐格的《家庭罗曼史公司》。2022年的德国电影大师展放映了《白钻石》。上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SIFF狂想曲”单元还放映了一部关于赫尔佐格的纪录片《沃纳·赫尔佐格:激进梦想家》。鉴于本次影展聚焦于新德国电影时期的作品,而《卡斯帕·豪泽尔之谜》则是赫尔佐格当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值此机会再次隆重推出。

 

弗里茨·朗

Fritz Lang

 

看过《大都会》(1927)的观众,定会对弗里茨·朗在近一百年前所描绘的未来图景印象深刻,但这位“视觉魔术师”对电影语言的贡献并不限于科幻电影:风格化的布景设计、高对比度的光影交织和不平衡的构图,这些艺术手法都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电影创作,特别是推动了“黑色电影”的发展。他不仅被誉为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师,也被视为“黑色电影”之父。

 

简略回顾大师生平,大致可将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921年至1933年是弗里茨·朗第一个创作高峰期。一战期间,他加入奥地利军队,在经历多次受伤后退伍,进入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德国电影业。在编剧、执导了最初的几部作品后,朗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编剧特娅·冯·哈堡结识,共同创作了一系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如《玩家马布斯博士》(1922)和《大都会》。原本被家中希冀继承建筑商事业的朗,正善于利用建筑、布景与构图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的压迫感,这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风格特点不谋而合。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兴起,他在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片《M就是凶手》(1931)中,通过一场针对神秘连环杀手的联合调查和追捕,开展层次丰富的声音实验,将对表现主义的风格探索从影像拓深至音轨,更为后来美国好莱坞“黑色电影”创作开辟了新方向。

 

《M就是凶手》剧照

 

1933年,弗里茨·朗离开德国,先在巴黎执导了他唯一一部法语电影《利力姆》(1934),随后移居美国。自1936年起的二十年间,朗在好莱坞创作了22部作品,进入第二个创作高峰期。相较于他在德国时期的创作,这一阶段朗的视觉风格更趋写实。《狂怒》(1936)是朗在好莱坞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探讨了早年美国民间滥用私刑的问题。此后《你只活一次》(1937)、《绿窗艳影》(1944)、《血红街道》(1945)等作品,奠定了他作为“黑色电影”中坚导演的地位。1953年,由朗执导、格伦·福特和格洛丽亚·格雷厄姆主演的警匪片《大内幕》大获成功,成为朗在好莱坞时期的巅峰之作。

 

《你只活一次》剧照

 

1950年代末,弗里茨·朗受邀回到德国,拍摄了《孟加拉虎》(1959)、《印度坟墓》(1959)等影片。他最后一部执导的影片是《马布斯博士的一千只眼》(1960),此后他几乎完全失明。1963年,朗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在让-吕克·戈达尔的《蔑视》中扮演自己。1976年,朗因中风去世。

 

 

弗里茨·朗的一生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德国到好莱坞的电影转型,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技术革新。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充满创新,更通过人物与命运的搏斗,直面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即使在今天,他的电影依旧能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视觉张力和心理深度。朗在光影与黑暗之间,开创了一条电影艺术的探索之路。他的名字因此被铭刻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永恒的象征。

 

大内幕(1953)

The Big Heat

 

看点:

不一样的黑色电影,一样美丽的格洛丽亚·格雷厄姆。

 

警探戴夫·班尼恩奉命调查一名同事的自杀案,却意外揭开一张庞大的犯罪网络,牵出一系列阴谋、背叛与暴力。随着调查的深入,班尼恩发现自己似乎也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危险博弈。

本片囊括了所有经典的警匪片元素,叙事推进数次反转,是弗里茨·朗黑色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好莱坞女星格洛丽亚·格雷厄姆的出演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她在片中饰演黑帮角色的女友黛比,一位同时具备骄傲、恐惧、脆弱却勇敢的女性角色,展现了惊人的表演深度。法国导演特吕弗曾称赞她,“历数美国影坛繁星璀璨,格洛丽亚·格雷厄姆身上那份鲜活人性可谓绝无仅有。”她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戏剧张力。

 

本次放映的是入选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的 4K 修复版,上海观众有幸第一时间欣赏到此最新版本。

 

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

 

沃纳·赫尔佐格1942年出生于慕尼黑。他年幼时经历了战争轰炸,在偏远地区学校读书时因为流动放映而首次接触到了电影。少年时期的观影经历使他对电影的视听和叙事手法有所认知,产生了浓厚兴趣,14岁就开始创作电影剧本,20岁左右就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26岁时,他自编自导长片首作《生命的讯息》(1968),入围第1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评审团大奖。此后,他一直保持活跃的创作状态,目前创作了超过70部作品,其中有十余部影片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影坛最高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

 

1975年,他具有人类学实验气质的影片《卡斯帕·豪泽尔之谜》入围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评委会大奖,是其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影片之一。该片根据欧洲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从小与世隔绝的卡斯帕·豪泽尔突然出现在纽伦堡街头后发生的故事,导演通过展现人类原始本能与19世纪社会文明机制发生的碰撞,表达对社会性的反身性思考。

 

或许是年少时期动荡不安的生活,促使他对人类文明中的暴力和征服展开批判性观察。他热衷于在影片中展现异常环境和弱势群体,除了《卡斯帕·豪泽尔之谜》,此类题材的影片还有《史楚锡流浪记》(1977)、《灰熊人》(2005)等。

 

赫尔佐格在《卡斯帕·豪泽尔之谜》拍摄现场

 

导演对影片中的角色报有极大的同理心,在呈现真实人物时遵循尽可能还原基本史实的原则,在拍摄时善用即兴创作,保留表演者在现实情境下的即时反应。在《卡斯帕·豪泽尔之谜》中,为了还原主人公融入社会的努力,他邀请从未学习过表演的音乐家布鲁诺·斯列斯坦出演卡斯帕·豪泽尔。这位音乐家自幼被虐待,年少时大部分时间在疯人院度过,凭着巨大毅力自学成才,才逐渐得到社会认可。为了还原角色学习走路的状态,布鲁诺带着木板直到腿麻后才开始进行表演。最终,两人的合作成就了对这一悲剧人物从未经开化到走向毁灭的演绎,该片也成为导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赫尔佐格拍摄火山时的照片

 

赫尔佐格对世界保持强烈的好奇和尊重,他热爱探索新风景,同时用严肃、庄重的态度思考关于自然、生命的命题。1982年,他耗时四年完成的作品《陆上行舟》入围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他凭借此片获得最佳导演奖。影片讲述了一个歌剧狂热爱好者尝试在秘鲁小镇修建一座庞大歌剧院的惊险之旅,被称为史诗级作品。

 

90年代起,赫尔佐格转向纪录片创作,先后创作出《黑暗之课》(1992)、《白钻石》(2004)、《在世界尽头相遇》(2007)等作品。2022年,八十岁的他完成了《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并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奖。

 

赫尔佐格的作品善于打破常规,不断尝试探索电影影像边界,至今共制作、编剧和导演了超过60部作品,2017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为赫尔佐格颁发了代表终身成就奖的“金马车”荣誉。此外,他还出版了十余本散文集,创作了许多歌剧作品。

 

卡斯帕·豪泽尔之谜(1974)

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看点:

来自真话还是谎言村,如何用一个问题判断?

 

 

本片改编自欧洲广为人知的奇异故事——1828年,少年卡斯帕·豪泽尔被一个神秘人送到德国纽伦堡,声称在与世隔绝的地牢中长大,只会少数短语的读写,连行走也是在路上刚学会的。导演选择音乐家布鲁诺·斯列斯坦担任男主演。虽然他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出演时年龄也远超16岁,但许是由于其年少时被虐待,后自学成才的传奇经历,他的演绎真实可信,导演称其为“合作过的最好的演员”。

 

影片讲述了卡斯帕·豪泽尔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和接触近现代文明,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影片鲜明展现了卡斯帕·豪泽尔天真的原始本能与复杂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对比,对人类文明进行了富有哲学深度的思考。

 

本片被认为是赫尔佐格最好的作品之一,曾入围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评审团大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本次放映为2K修复版。

 

 

至此,本次影展的所有放映影片都已揭晓,将于10月18日(周五)中午12点在全平台开放售票。关于购票的更多消息,敬请期待10月17日推送的购票指南

 

 

此外,10月21日(周一)10月30日(周三)还将推出相关活动,欢迎各位观众提前规划,前往参与。嘉宾及活动详细信息,以及更多关于本次德国电影大师展的信息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的后续推送。

 

 

此次影展还特别推出了一系列衍生品,影展海报、票夹、冰箱贴、便签本、帆布袋、T恤衫等系列周边已在SIFF文创产品店官方小程序进行预售,获得了影迷的热情追捧。影展期间,衍生品也将在放映影院进行现场售卖,欢迎大家前往选购。

 

 

上海国际电影节

SIFF SCREENING

 

 

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的日常影展品牌“SIFF SCREENING”,延展电影节满足观众文艺需求的功能,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电影内容,带来更具参与性的观影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