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片场·影迷|“俩兄弟”坚持在大光明合影十年,今年他穿上了博士服

 

有这样一个白发老人,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了26届,他参加了26次;有这样一对兄弟,每年都在大光明同一点位合影,一坚持就是十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像是一个造梦空间,为影迷带来狂欢盛宴,让影迷们彼此走近。

 

 

 

 

因为有爱,

89岁老演员

参加了26次电影节

 

 

 

“爷爷,帮你抢到票子了!”在本届电影节开票首日,上海影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帮89岁的李长年抢到了心仪的票子,李长年也成为上海影城第一个在线下取票机取到票子的影迷。他说:“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了26届,我参加了26次,每一年都雷打不动来看片。”

 

 

李长年曾在1990版《封神榜》中饰演苏护,平日里就经常看电影,“我住在静安区,经常去家附近的星方汇影城或佰映三克映画看片。我喜欢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也喜欢在电影节看电影,快乐的时候要看电影,不如意的时候也要看电影,电影陪伴了我一生。”

 

今年,李长年抢到了《大都会》《煤气灯下》《精疲力尽》《一屋三夜三谋杀》四部影片。他最喜欢的是《煤气灯下》里约瑟夫·科顿、英格丽·褒曼、查尔斯·博耶等人的表演,“那是美国好莱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表演方法,轻声细语,即使是个凶手,也显得和蔼可亲。”李长年除了看剧情故事,还会思考导演的剪辑技巧,“活到老学到老,我在家会用电脑剪辑出国旅游时拍的视频,感觉自己像在剪电影。”

 

看了一辈子电影,李长年每次看片后都会拿个小本本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看了某部电影”,现在已经攒下厚厚一沓本子。他同时收藏了大量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资料册,“早年电影节会出一本厚厚的《电影手册》,收录那一届所有展映电影的剧照、国别、年代、导演、剧情简介等详细信息。”

 

李长年从小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他常跟父亲去成都南路、淮海路口的巴黎大戏院(后改名淮海电影院)看动画片、儿童片。他的姨夫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响乐团第一任团长,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黄贻钧,《乌鸦与麻雀》的配乐正是由他执棒。今年,全新沪语配音版《乌鸦与麻雀》在本届电影节首映,“如果姨夫能看到这部焕新的作品,一定很高兴。”

 

参加了26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李长年衷心祝愿上海国际电影节越办越好,“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也给上海这座‘电影之城’增加了璀璨的光芒。”

 

 

 

因为有情,

兄弟团坚持在

“邬达克密码”点位合影十年

 

 

 

6月5日,经过三小时的漫长答辩,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陶旻翰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等级评定为“优”。6月16日,穿着博士服的陶旻翰和“好兄弟”李浩然在大光明电影院大理石地板上的“邬达克密码”点位拍下了一张合影,同样的“合影”,陶旻翰和李浩然已经坚持拍摄了10年,“对电影,对电影院,我们都有着某种情愫,真的很奇妙。”

 

 

从2014年开始,兄弟俩每年都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现身“大光明”合影。2018年和2020年,两人分别“缺席”一次,但出现在影院的那一位会在同样的位置拍一张照片,然后把对方的剪影P在照片里。“我把过去九年电影节的合影拼成九宫格,今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陶博士顺利毕业了。”李浩然说。

 

陶旻翰和李浩然是本科时的好朋友,两人在大学里酷爱唱歌,还是“校园十大歌手”。“我们在一位师姐的提议下,决定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片。当时在大光明电影院附近订了酒店,5天一共看了15部电影。”因为是学电影史的,陶旻翰当年选了一部阮玲玉主演的修复版老片《恋爱与义务》。“在艺考的文学常识中,这些老影片只是死记硬背的文字。但在大光明观影,有辩士(默片解说员),还有钢琴伴奏,我们仿佛一下子回到了1935年那个历史现场。”

 

从此,兄弟俩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在“邬达克密码”点位合影也成了两人不变的约定。今年,恰好是陶旻翰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十年,是他研究南京影院史的第十年,也是他认识博士生导师石川的第十年,电影成了串联起他十年学习、生活的核心元素。

 

查找不同

 

“2014年5月,我和石川老师‘相遇’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南京电影论坛。论坛开幕前一晚,我们进行了开幕影片《旧影寻踪——南京老影院的前世今生》的超前点映。这部纪录片是我参与拍摄并剪辑完成的,当时我的导师陈捷觉得影片制作粗糙,希望石川老师给一些专业性意见。”陶旻翰至今记得和石川的第一次相遇,石川在发言时谈到“猪笼城寨”的旁征博引,在分论坛切中要害的精准点评,依然让他历历在目。陶旻翰就是这样从一个“小迷弟”开始了学术之路,并于2018年成功考取了石川老师的博士研究生。

 

 

在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十个年头,陶旻昊最大的感触就是能在“家门口”观看来自全世界的佳作。其次是多元性,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不同口味的观众都提供了相应的选择。最令他推崇的则是仪式感,2014年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时,陶旻翰和李浩然看的第一部片子是日本喜剧片《清须会议》,“我们坐在大光明电影院的千人厅,所有人都安静地在座位观影。影片结尾的演职人员字幕放完后,观众们自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种仪式感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