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金爵会客厅|回归电影初心,实现电影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持续释放着“电影之城”的能量,为优秀电影赋能,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许多电影从上海启航,有许多人在这里被电影滋养。

 

6月17日,《重生》导演马浴柯、海报设计师庞浩做客金爵会客厅,分享对电影的情愫,探讨创作理念,展望未来创新方向。

 

《重生》导演马浴柯

本届电影节

海报设计师庞浩

 

 

 

敬畏电影,坚持纯粹的创作初心

 

 

 

演员出身的马浴柯凭借“游坦之”等角色,为人所知。这一次来到上影节的他,又带来了另一身份——导演。《重生》是马浴柯继《怒潮》之后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张家辉、阮经天和马浴柯的“狠人”三角组合,在该片中再度重聚。

 

《重生》是一部硬核犯罪爽片,讲述了在东南亚,黑帮之子、缉毒队长和打手各怀鬼胎、争夺利益的故事。全片反转不断,构建出疯癫对决的生死局中局。犯罪片是备受欢迎的成熟创作类型,马浴柯导演认为,“在犯罪题材的影片中如何突出情感,如何探讨人性的善与恶,是很重要的。”

 

犯罪片常常伴随着清晰的正邪之别,好坏之分。但是,在《重生》之中,马浴柯着重于雕塑情感,让角色回归到“人”,人物性格更加全面、更为立体。“如果黑夜没有尽头,你要成为点燃它的那束光。”马浴柯希望《重生》能够带给观众如此的感受。

 

 

从业20余年,做过摄影、演员、导演等各类工种的马浴柯,依然保持着对于电影艺术的敬畏。“杂念不能多,做电影这事情应该是纯粹的。做不做得好是另外一件事,但你必须敬畏电影。”马浴柯通过《怒潮》审视自己的创作问题,并在《重生》当中弥补、进步,因为“做电影就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马浴柯不给自己设限,敞开怀抱迎接各种创作可能。对于青年电影人,他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了希冀,“保持热爱,保持愤怒,保持敬业。”

 

 

 

电影之城,实现电影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重要传播形式,不仅承载着商业传播的诉求,也传递着艺术美感。本届上影节的海报,展现了霓虹闪烁、光影流动的上海夜景,宛如一部繁花如梦的电影。这幅令人过目不忘的海报出自设计师庞浩之手。

 

庞浩通过电影了解上海,并成为了一名新上海人。他认为海报是生活的BGM。为了契合“电影之城”的主题,他回归到“生活者”的身份,深入到上海的街道之中寻找灵感。庞浩遇到许多从电影院走出的影迷,带着满脸的幸福,甚至在穿越斑马线时仍然沉醉在剧情里,这个场景让他颇受启发。

 

 

“‘电影之城’有两个意义,人们在电影节看很多的电影,而电影也在看你,我们所到之处都是电影。这幅海报对我来说是一个咏叹调,我以大光明电影院为主体,将四个影院虚拟融合在一起。我把人群和影院放在一起,呼唤观众回到影院,一起坐下来,享受电影,在电影院里,实现电影与观众的双向奔赴。”庞浩解释着创作初衷。

 

AI时代来临,对创作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谈及AI,庞浩认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人脑的抽动,科技无法取代人类的感受。他建议年轻设计师到影院中看电影,感受电影中的动人情感,以此激发超越经验与范式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