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未来影院|助推“文商旅融合”提质增效

                 

 

去年,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大空间沉浸式探索项目《消失的法老》落地上海,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上海作为《消失的法老》亚洲首站,吸引了超过10万名参观者。这种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创新体验,跑通了基于虚拟现实(VR)设备的线下文旅消费模式,是文商旅融合的有力尝试,也是上海的一次抢先探索。

 

 

今年,为了向观众提供更多新颖的沉浸式体验,丰富人民生活,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引入了26部来自国内外的沉浸式体验佳作,包括5部全球首映,5部亚洲首映,6部中国首映。观众在上海可以抢先体验全球范围内沉浸化、互动化、潮流化的发展潮流。

 

今天上午,未来影院单元在普陀区普熙金融广场·PUSH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作品展映涵盖“东方魅力”“艺术的秘密”“我和我”“超自然”四大主题,依托AR、VR、MR等多种头显设备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展现未来观影的可能模式,呈现技术和创作之美。

除了特色观影活动外,未来影院还将举办三场高质量交流活动:“科技+文商旅”洽谈会和两场未来影视产业分享会。

 

6月14日举办的“科技+文商旅”洽谈会上,数十个来自海内外的优质多人大空间作品亮相,作品版权方、导演、工作室负责人,与来自商圈、策展机构、文旅相关企业等的嘉宾面对面交流。其中,部分剧目已经有落地上海的计划,未来有可能成为上海文商旅新地标,为全国探索文商旅消费新模式。

 

 

6月17日、19日两场未来影视产业分享会,分别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影像探索”和“科技赋能线下沉浸式影视娱乐”为主题,来自产学研的多方专家齐聚上海,共同探讨“影视+科技+文化”碰撞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多元协同联动 

探索上海式新质生产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文高,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张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副区长王珏出席6月16日未来影院启动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指出,“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方针下,上海结合科技、商业、文化三方力量,打造具有娱乐性、互动性、沉浸式的消费新场景,推进与各类服务消费场景的融合联动。”

 

 

文化、商业、旅游在促进和扩大消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业态嵌合是文商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市场复合是融合发展的动力。今年,上海依托文商旅体联动融合,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出许多流量入口新范式。

 

 

上海国际电影节发挥自身优势,在未来影院单元举办“科技+文商旅”洽谈会,引入优秀的多人大空间项目,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文商旅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文化场馆与特色文化休闲及特色商业消费内容对接,打造更多的综合性消费空间和场景,形成上海特色的文商旅服务集合群,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据悉,《苍兰诀》《唐朝诡事录》等洽谈会项目已初步明确落地上海的意向。

 

文化惠民

数字赋能人民城市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未来影院单元持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映活动面向全体公众免费开放。

 

 

启动仪式上,于夫“FU大爷”以漫谈的方式介绍未来影院单元,展示“魔幻普陀”City Walk路线,吸引更多人融入到电影节的氛围之中。该单元通过供给优质内容,探索文旅新体验,将优质文化内容和城市空间相结合,在强化普陀区数字科技影视产业定位的同时,做深做足“城市美育”大文章,协同文化消费新场景深层次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打造未来的“电影之城”。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助推上海文商旅融合,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从“跨界化”向“无界化”演进,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努力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让人民邂逅更好的时光,遇见更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