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数字影视体验展|沉浸式分享,让你“在现场”洞见影像的无限未来

 

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新推出的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69日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看展,多场精心策划的在现场活动则以创作者和行业专家、观众一起探展的创新模式,提升了专业探讨的深度,拉近了大众与数字影视的距离。

 

本次展出的热门项目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创作者和专家们在现场给出了怎样的新鲜观点?在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即将收官之际,我们精选现场创作者和研究者的新鲜观点,愿你在搭乘这列通向未来的影像列车时,玩得开心、看得明白。

 

 

虚拟世界看演出,是一种什么体验?

 

《新武林·众方纪元》是本次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的参展作品之一,也是一个将与音乐相结合的虚拟内容。作品中,主创团队构建了浪漫而又诗意的音乐江湖,民谣歌手陈泓宇在家乡额尔古纳草原上的驻留项目众方纪更化成一个虚实之间的环境,当观众走进去开启这个项目,就可以沉浸式地了解他的创作理念,享受视听盛宴。

 

614日的在现场活动中,《新武林·众方纪元》虚拟演出导演、元宇宙项目企划统筹观宇和作品监制陈陈陈为观众解读了这个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观宇介绍说,项目11地复刻了额尔古纳草原,试图结合音乐与建筑IP,为观众在虚拟世界里带来一场展览+演出的体验。而陈陈陈则认为,项目的出众是让观众进入音乐人的脑海里面去看演出,进一步了解音乐人真实的创作意图和脑海中的想象。

 

 

除了视听盛宴,扩展现实(XR)技术还可能对创作和体验带来怎样的影响?观宇认为,XR作品的一大特点就在于能实现多线程故事线的选择和跳跃,为观众提供多结局内容和不同的观赏体验。而陈陈陈也从自己的经验提醒创作者,伴随着XR技术的发展,未来从事虚拟世界内容的创作一定要注意世界观的构建,你需要有世界观,才可以把这个空间和叙事不断延续下去

 

XRAI技术迭代,科幻作品会更好吗?

 

天马行空的想象,为影像作品增色;而不断迭代的技术,也让更多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成为可能。尤其是在近年影视行业的科幻大潮中,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被反复提及——它们会为科幻作品带来什么?又是否可能改变科幻创作的规律?

 

615日的在现场活动中,科幻作家陈楸帆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位曾获得国内外众多奖项的创作者认为,媒介是信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会改变人们思考、表达、沟通的行为,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机共创的时代不可避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都会成为写作的一部分

 

 

所以,他现在也会在创作中加入与AI的合作,强迫自己和机器比赛,它能写出什么来,那我应该要写出比它好一点点的东西。陈楸帆说,很多科学家其实非常有想象力,他们在实验室里亲自完成这样的挑战,这也意味着艺术家的科幻创作更需要有新的角度、新的思索,我们会发现现实技术已经超越了很多电影里描写的科幻,我们进入了想象力和科技互相追赶的过程。

 

跳出传统,XRVR作品可以这么玩?

 

由黄佳胜策展并制作的《书法的厚度》线上书法展在本次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上亮相。在为《书法的厚度》进行开幕导览时,黄佳胜引导体验者从二维的书法艺术进入虚拟空间,像感受雕塑一样体味书法,感受三维空间里的力透纸背

 

正如《书法的厚度》所呈现的那样,虚拟影视作品能给观众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这同时也给创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的叙事手法更适合XRVR作品?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走近这些作品?

 

VR导演/制作人、PICO影视工作室负责人范帆在616日的在现场会活动中介绍了包括《三体VR》《跟着德爷闯东非》《古籍巡游记》等众多VR影视、游戏作品。在范帆看来, VR这种新生媒介要想进一步获得大众的认可,创作者必须挖掘出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换句话说,创作者不仅要充分利用VR技术的空间性、互动性,还要尽可能提升品质,以工业制作的规则打造精品,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服务于大众,做类型化的叙事。

 

 

范帆认为,当前制约VR内容创作的瓶颈还是成本,和传统电影相比,要达到同样的品质,VR作品至少要花23倍的成本。但他也充满信心地认为,现在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接下来会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方法,我们现在离电影《头号玩家》所描述的世界还有点距离,但真的也没有那么远了

 

虚拟现实创作,你需要学会什么?

 

XR技术越来越融入生活,拥抱多重现实似乎在所难免。在应用这一技术时,创作者会如何处理时间与记忆的关系?最后一场在现场活动以此为题,由多位学者型创作者分享各自创作XR作品的经历,探索记忆与虚拟现实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名多媒介制作人,黄若谷参与的VR类作品曾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她正在进行中的最新项目以树与叶的关系为基础,试图留存人们想要把握住的记忆。在她看来,XRVR等媒介能为记忆创造出一种在其中又仿佛不在的美感,让人能够更加沉浸地感受记忆。

 

在本次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带来VR舞蹈影像作品《眼眶》的XR内容创作者、研究性艺术家章达明同样认为,新的技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平面的、具有陪伴感的力量,我会形容它是一种体积的力量

 

而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未来影像研究中心主任、摄影系副主任、副教授孙斌眼中,虚拟现实具有发展成为终极艺术的潜能,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有趣的是,更多观众好奇的问题是,在新的浪潮中,如何才能上手从事虚拟现实作品创作?对此,创作者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不断学习、不断尝试。

 

黄若谷说,哪怕自己接受了系统训练,新的工具依然需要重新摸索,从不同的项目中接触不同事物。而章达明则承认,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要消化,“学习成本很高,但这就是我们从事这个领域必须付出的努力”。

 

 

为期10天的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即将收官,在这场融体验与交流为一体的盛会中,不仅XRVR领域的新锐创作者和研究者有了碰撞与探讨,大众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与新科技、新影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走过30年创新与探索之路,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动拥抱新趋势、新内容,以积极的平台作用,持续助推未来影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