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奖纪录片单元|镜头对准社会现实,展现生活汲取养分
作为对真实生活的视觉表达,纪录片的魅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影迷认可。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以不同维度与视野,用影像化的体系谱写着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人类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反思与力量。6月15日,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影片《焦虑贝鲁特》《少女与马》《摩西的间谍》《走线》《马哈茂的中年激情》的主创分别亮相见面会,畅谈纪录片主题选择、题材创新和拍摄手法。
镜头多角度反映社会现状
本届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影片的导演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困境和话题。
《走线》是导演努里亚·克拉维罗和艾托·帕拉西奥斯的处女作,影片记录了怀胎八月的洪都拉斯孕妇历经艰辛来到美墨边境,为了能让孩子出生在美国,铤而走险走上了非法移民的道路。两位导演一直致力于拍摄社会政治题材的纪录片,他们在墨西哥雷诺萨访问交流时了解到,大批移民会经过这个墨西哥边境城市,于是两人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并结识了片中的主人公。导演努里亚·克拉维罗回忆说:“她一心做着美国梦,希望为子女在美国营造未来,想尽办法要去美国。”影片制片人劳拉·科拉多来自墨西哥,她希望通过欧洲导演的视角来讲述移民故事,探讨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移民问题。
温情的家庭生活题材最容易引发观众共鸣,《马哈茂的中年激情》讲述了一个底层中年男人的家庭生活,影片通过戏中戏的方式真实呈现马哈茂的生活。“马哈茂总是沉醉在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中,身处过去、现在、将来的混乱状态之中。”导演达沃德·阿卜杜勒说,“他的身上充满了复杂的故事性,我们每个人活在当下,也活在过去和将来,我想和观众讨论的正是这种难以想象的复杂性。”
《焦虑贝鲁特》是黎巴嫩青年导演扎卡里·贾比尔的长片处女作,记录了他和家人、朋友在贝鲁特的亲身经历。贾比尔出自电影世家,爸爸也是一位制片人,在收到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的邮件时,贾比尔瞬间“惊呆”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幸运。为了真实呈现贝鲁特的战乱,他历时三年拍摄,将金融危机、抗议示威、港口爆炸等焦点话题一一呈现。“剪辑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把焦虑元素呈现给观众,所以我们不使用脚本,而是完全通过演员带动故事。”
题材新颖具有前瞻性
导演杨荔钠曾凭借剧情片《春潮》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也曾出任过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此次,杨荔钠带着最新纪录片《少女与马》重返金爵奖“赛场”,影片将镜头对准少女骑手与她们的马伙伴,讲述了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与大部分纪录片关注社会底层,聚焦全球议题不同的是,杨荔钠选择了新颖的题材,她希望通过影片让大家了解马术运动的艰辛,以及女孩成长过程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纪录片拍过在路边晒太阳的退休老人,也拍过孤儿院的小孩,但社会是多元的,这些女孩和她们背后的家庭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
在很多人眼里,马术是贵族运动,但杨荔钠在跟拍过程中发现,不是有钱就能成为职业骑士,马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淘汰机制。“它是国际赛事中少有的男女同场竞技的赛事,但女孩子到了后面很容易被淘汰,我想拍出她们的这段经历,拍出马术运动这个题材的前瞻性。”
《摩西的间谍》导演伊茲克·勒纳专注于约旦河西岸的民族冲突问题,制作过多部有关巴以冲突的电视纪录片,此次另辟蹊径将视角反转至以色列内部特工,以及特工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这个群体非常独特,没有纪录片导演聚焦过这个群体,但我想把他们面临的真实现状和困境展示给大家。”
从纪录片起步汲取养分
多年来,导演杨荔钠一直保持着纪录片和故事片交替创作的习惯,从中充分汲取生活和社会的能量。“我一直认为,从纪录片起步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因为纪录片更自由,剧情片则需要更庞大的资金和团队支持。剧情片还可以从纪录片中汲取更多养分,拍纪录片的价值不比剧情片低。”
《马哈茂的中年激情》中,主人公游走在现实生活和电影拍摄中,真实生活和虚幻影像互相映照,纪录片和剧情片的边界被打破,观众也更容易沉浸其中。
导演达沃德·阿卜杜勒认为,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大家都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的观点看待一部影片,“所以我会尽量抛开我个人的观点,真实展现主人公的生活。我在拍摄时也对他的生活很好奇,努力在马哈茂身上寻找答案,他也通过我的片子找到了自己。” 阿卜杜勒期待:“希望所有观众看完片子了解到另外一种生活,而不是且看到导演的痕迹,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