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

陈哲艺对谈仇晟丨金爵奖短片单元:高密度影像下的多元表达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国际短片竞赛单元征片进入了倒计时。作为亚洲知名的电影人“阶梯式”扶持平台,上海国际电影节对短片单元投注了极大关注,也收获颇丰。近日,电影节特邀2021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陈哲艺,2021年金爵奖最佳真人短片《生命之歌》的导演仇晟和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导师、学者王垚,围绕短片的创作、短片对青年电影人的成长作用、短片竞赛平台的搭建和意义等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国际短片竞赛单元视频对谈

 

主持:

王垚 | 电影学者、亚太电影促进会执委、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成员

 

嘉宾:

陈哲艺 | 新加坡著名导演、2021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

仇晟 | 中国青年导演、2021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真人短片《生命之歌》导演

 

 

两人真正的交集

发生在上海

 

 

 

新加坡著名导演陈哲艺可谓年少成名,2007年就凭借短片《阿嬷》获得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特别荣誉奖,2013年的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更是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这位亚洲影坛的佼佼者,2021年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担任金爵奖国际短片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这一年,他和金爵奖短片竞赛单元的评委们,将最佳真人短片奖,颁给了小自己5岁的仇晟的《生命之歌》。

 

《阿嬷》《爸妈不在家》《生命之歌》剧照

 

仇晟导演在不少电影爱好者眼中,也是个“传奇”。他并非科班出身,大学就读清华大学医疗器械专业,参加学校电影社团并在大一就迅速被推为学生电影协会会长,从此开启电影路上的一路狂奔。他改编自王晋康科幻小说的这部真人短片《生命之歌》捧得金爵奖杯后仅4个月,又在比利时获得了第48届根特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生命之歌》海报

 

两人有过“神交”。陈哲艺说,自己此前在伦敦电影节看过仇晟导演的长片《郊区的鸟》,“当时就觉得这个人看世界的角度蛮特别的,影像感很不一样”。而仇晟在香港念MFA研究生时,看到了陈哲艺导演的《阿嬷》,“简练当中包含的万千情感变化,对我来说就是标杆一样的存在。”

 

但两人真正的交集,发生在上海。仇晟受邀执导了这部根据科幻小说改编的短片,“拍完之后,我们都没有确定,是去参加电影节,还是直接到平台上放映,所以一直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快要结束报名的那一天,我记得是3月31日,我才正式提交了报名。后面就一直很惊喜,入围甚至得奖,我根本没想到。”但担任短片单元评委主席的陈哲艺,其实对这部片子评价很高,“我看完了15部入围作品,我就觉得这部片子最特别,最有导演风格、最有作者风格,同时,因为我此前看过他的长片作品,所以能感觉得到导演在指导演员,在美术、找景以及场面调度上的进步和成长。在评委会,我也一直在讲这部片子,也极力推荐,所以我也很高兴它最终能够获奖。”

 

《小小马戏团》剧照

 

事实上,在那一届的上影节短片单元,让陈哲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仅仅是仇晟的这部《生命之歌》。“一位日本导演去柬埔寨拍了一部片子叫《小小马戏团》,片子很有趣,感动到了我;法国的一部动画短片(注:法国参赛片《轻度的疯狂,持久的疯狂》),有点像以动画的方式去拍了一部纪录片,用了很多动画技巧,让一个不太讨好的题材变得活灵活现,最终我们把最佳动画短片给了它。” 陈哲艺说,“短片竞赛单元的电影,整体素质挺高,我自己的短片也入围过很多A类电影节包括欧洲的三大电影节,我觉得我那次看的一些短片分量完全可以媲美欧洲的大影展。”

 

《轻度的疯狂,持久的疯狂》剧照

 

仇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同样看了不少短片,“包括《小小马戏团》,我也同样印象深刻。我的感觉是,这个单元的入围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非常丰富,体现了上影节作为一个A类电影节应有的那种包容度、开放度。”

 

 

拍长片的经验

是靠拍短片慢慢积累起来的

 

 

2021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为陈哲艺举办了一次专门的短片回顾展,选择了他导演的7部短片作品放映,结果受到影迷热烈追捧,一票难求,热度比肩两部主竞赛单元的热门长片——包括仇晟也根本没抢到票。侥幸抢到票的王垚还记得,短片集里甚至还包括了一部短片的世界首映,“那天的放映结束得很晚,陈导仍然特意赶来和影迷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映后交流。”

 

陈哲艺参加过很多电影节、影展,他经常说,一个导演要做的最重要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指导演员,第二是知道摄影机要摆在哪里”。“年轻导演可以通过短片积累这些经验,打好基本功,为后面拍长片做好准备。”他说,至今他已经拍摄了12部短片,“我在拍摄长片之前,曾拍了10年短片,我的经验也是这么慢慢积累起来的。”

 

短片并不好拍,对年轻导演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长控制。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短片要求是“包括片头片尾不超过40分钟”,一些欧洲电影节对短片的时长限制是30分钟,有的甚至只有15分钟,但根据陈哲艺的观察,亚洲的年轻导演们“普遍把短片拍得很长,45分钟的都有”,“我真的鼓励大家多拍短片,其实有时候你会发觉,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讲好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怎么才能把短片拍得更精炼,更精悍?”

 

对陈哲艺的观点,仇晟很有共鸣。在香港读MFA时,他的毕业作品是自编自导的剧情短片《高芙镇》,由陈佳玮、春夏共同主演,“当时也开始投电影节短片,但遇到了陈导所说的这个问题,片长怎么也剪不下来,最开始有45分钟的版本,看了很多电影节的报名要求后,很辛苦剪了一个比较妥协的35分钟版本。这个短片在电影节带给了我初步的信心,然后我才能够进一步坚定去走电影这条路,开始去写我后来的长片剧本。”如今,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作者风格,王垚就说:“第一次看仇导的作品,对他摄影机的位置摆放,最初会觉得很奇怪,但看到后来你会觉得,这非常精确,因为它就会带来特别新的感受。你就会觉得很惊喜,能遇到这样一个作者。”

 

两位导演,如今都已经有知名长片傍身,像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热带雨》等作品,已经拿了很多奖,但他们仍然不时有短片作品产出。仇晟对陈哲艺疫情期间拍摄的《隔爱》念念不忘,“讲的是北京通州的一个故事,我看的时候很惊奇,把通州拍得这么接地气,那种感觉、空间和衣着都非常地道,非常生活化。”然而,受邀拍摄这部短片的陈哲艺,其实是远程导演:“当时疫情刚来,全世界电影院都关门了,大家都只能呆在家里,没法继续创作,没法继续拍电影,所以一家制片公司邀请全球一共7位导演拍摄短片,表达电影创作者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力量去证明,即使如此我们也能继续拍电影,重启全球电影工业。”

 

《热带雨》剧照

 

在这样的设定下,预算被卡到最低,很多主创是免费加入,只有一些技术人员有一点点费用,陈哲艺借了一台摄影机,让通州当地的摄影师接到电脑,然后直播,他就“左手捧一台iPad看着直播指导拍摄,右手用腾讯会议指导演员,所有的勘景、读剧本、造型,都是在微信上完成的,后期的剪辑和调色也都是在线上完成”。然而,正是让他感慨“从没有这么离谱地去完成”的一部片子,却被他视为职业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它让我有深刻地感悟到,电影其实真的是可以跨越语言、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拍这部短片,让我回归了电影的本质。”

 

仇晟导演同样如此,即便在《郊区的鸟》大受欢迎之后,他也会再拍一些短片:“没有那么长的制作周期,没有对导演体力和耐力的长时间要求,但又能让你更快达到你想表达的核心,更快更高的影像密度,所以拍完长片再拍短片,对导演来说会是一种享受。”

 

《郊区的鸟》海报

 

 

很多年轻导演的声音

必须通过短片被挖掘

 

 

 

在对谈中,陈哲艺和仇晟两位导演,都鼓励年轻的创作者们多报名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样的大平台,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重点电影节,把一些焦点放在短片上是非常好的事,”陈哲艺说,“很多年轻导演的声音,必须通过短片被挖掘,无论是被市场挖掘还是被观众发现。”

 

对大众来说,现在是短视频时代,短片似乎不再成为新导演的障碍。但陈哲艺说,现在很多短片越来越商业化,“我其实是不把那些商业化短片称之为‘短片’的,市面上有太多所谓的微电影,玩玩梗或者煽个情,配合品牌、配合出资方,必须要拍到什么东西,它根本不是短片,根本不是由作者发起的,一个很个人的短片电影、一个作品。”所以,他认为,上影节这样的平台,越来越被寄予厚望,“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选片的艺术高度变得尤为重要。”

 

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单元创立于2017年。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它的国际性、多元性是陈哲艺导演重点提及的:“选片多元化,让大家能看到更新的声音,电影语言、拍摄风格、叙述故事的角度等;同时,国内很多电影节或者影展,短片单元都聚焦华语导演或者内地导演,但上影节不一样,它可以做成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竞赛,我年轻时候去了很多影展,看到很多外国人的短片,亚洲、欧洲、美国、拉丁美洲,其实你就得到了很多学习,甚至观念上的冲击,他们会让你去重新审视自己说故事的方式,执行的方式、风格,这样其实会帮到很多亚洲地区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年轻导演。”

 

仇晟导演也认可这样的观点。他说,2021年自己就能看到上影节短片单元在选片方面的多元化尝试,“同时,我也期待上影节未来能打通更多的环节,比如短片和长片之间的交流、短片和创投之间的交流。因为短片创作人其实很多时候是去向长片创作者取经、学习的。同时,一些短片的创意在充分交流后,是能够发展成一个长片或者发展成一个剧本的,那后续如果再进入到电影节的创投环节,这样就会在电影节内部流动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事实上,正如仇晟导演所期待的那样,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办节过程中,已经在逐步打通各个传统单元和新兴单元之间的壁垒,有天赋的青年电影人从最初的尝试创作,到最终问鼎金爵奖,其间的流程正在被逐步优化。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国际短片单元征片即将结束,我们也期待怀揣梦想的影人前来报名参赛,在上海点亮自己的光影绮梦。

 

 

“金爵奖”参赛短片基本要求:

 

1.2022年6月1日后制作完成的真人短片和动画短片,优先选择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影片;

2.包括片头片尾在内,片长不超过40分钟;

3.未曾在其他地方进行非院线公开放映或发行的短片,非院线公开放映或发行包括并不限于:电视网络、视频点播、DVD及网络平台;

4.未曾在其他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非专门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参赛的影片;

5.短片为未加密DCP,或未加密24帧/48帧的数字高清格式,并满足相关的声音和画面放映要求。

 

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3月31日